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工会介入农民工权益维护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2 22:42
  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然而,作为城市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工仍然是权益受损最严重的群体之一。面对权益受损的境况,农民工个体化、非制度化维权不仅不利于其公民意识的形成,还使社会面临失序的风险。工会作为农民工组织化、制度化维权的重要渠道,存在诸多维权优势,但其作用的发挥还存在多重困境。因此,如何通过工会组织变革,整合维权资源,创新维权路径,将农民工非制度化维权纳入制度化、组织化维权渠道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界定本文出现的基本概念,梳理国内外关于工人(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研究,提出本文研究内容框架以及使用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工具,最后指出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正文部分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权益受损农民工非制度化维权的行动策略及负面影响。农民工的非制度化维权方式主要有极端抗争、群体性冲突、地缘庇护等。这些非制度化行动策略的负面影响主要有:阻碍农民工公民意识的形成、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社会面临失序风险、公权力运行存在合法性危机等。第二部分是分析工会介入农民工权益维护的必要性。工会作为农民工制度化维权的重要渠道,是国家政...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工会介入农民工权益维护研究


图4.1义乌工会社会化维权的各方协同互动关系??(二)联动合作维权一一以川陕两省总工会为例??

过程图,维权,总工会,联动


(1)农民工的维权主张??在农民工维权方式的选择上,工会是权益受损农民工制度化、组织化维权的重??要渠道。当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候,一般有四种方式来反映自身的利益诉求:一??是向企业工会反映,提出维权主张;二是到企业所辖地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反??映问题,提出维权要求,申请法律援助;三是到外出务工农民工可以向输出地(家??乡)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反映问题,提出维权要求,申请法律援助;四是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反映问题,提出维权要求。异地就业工伤农民工杨某的妻子刘某选??择向陕西省总工会提出维权要求,是资强劳弱情境下的增强自身维权力量的重要选??择。因此,农民工权益救济诉求的表达是工会了解其权益受损现状,启动维权程序??的前置性因素。??(2)工会的行动策略??首先,异地工会联动维权协议的签订由于城市之间的工会管理存在地域界限,??工会对农民工采用属地管理模式,叩权益受侵害的农民工应当向家乡工会提出维权??要求,这种模式不利于异地工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农民工输出地工会存在直??接维权手段有限,对资方信息掌握不全以及维权耗时过长、实效性低等难题。作为??

增能,农民工,维权,权利


图5.1?“党、政、劳、资”四方主体层级互动??二)两条路径:賦权与增能??者指出,我国农民工权益保护路径主要是在个体层面“赋权”,赋予农民工享有某些权利的资格,并由地方政府保障农民工与平等?。不难发现,“个体赋权”路径旨在保障农民工的基本予农民工某些权利同时也在排斥一些其他重要权利。例如:仅,缺乏对集体劳权的关注和认可;只有赋权,缺乏对维权主体政策关于权利的设置与农民工群体的需求及实际接受能力存有度上反映权益保障的政策文本与维权实践相背离的“悖论”。者相关研宄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集体赋权(自下而上)和个两种路径的培育,以期超越仅在个体层面上赋权的局限性。??体赋权??“个体赋权”己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结构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革创新工会体制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14’中国工会·劳动关系论坛侧记[J]. 李冰之.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5(01)
[2]新生代农民工非制度化利益表达与城市公共安全[J]. 张志胜.  兰州学刊. 2014(07)
[3]中国工人罢工的四方层级解决机制:基于案例研究的一种新诠释[J]. 徐世勇,Xiaoyu Huang,张丽华,许春燕,Anil Verma.  管理世界. 2014(04)
[4]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策略研究[J]. 张琼,齐源.  理论导刊. 2013(08)
[5]2012年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J].   中国工运. 2013(06)
[6]从“个体赋权”迈向“集体赋权”与“个体赋能”:21世纪以来中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路径反思[J]. 孙中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7]行业集体协商对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及其实现[J]. 杨成湘,刘蕾.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02)
[8]工会建设与外来工劳动权益保护——兼论一种“稻草人机制”[J]. 孙中伟,贺霞旭.  管理世界. 2012(12)
[9]社会利益格局调整中的工会利益表达[J]. 刘勇.  政法学刊. 2012(03)
[10]利益整合视域中的工会维权障碍及其消解[J]. 李慧玲.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01)

博士论文
[1]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工会作用研究[D]. 王东昱.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工会利益整合—表达研究[D]. 刘勇.陕西师范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我国农民工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研究[D]. 张玲.山东大学 2015
[2]武汉市餐饮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案例研究[D]. 杨栋国.大连理工大学 2012
[3]当前我国农民工非制度化利益诉求研究[D]. 董玥玥.郑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85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85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