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民主同盟的“第三条路线”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5 00:02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既是一部革命史,也是一部民主发展史。中国民主同盟正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延续了近代国人对民主的不懈追求。在整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民盟与国共两党共同站在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央,展现出自身的价值,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在以往的历史研究中,民盟及其倡导的“第三条路线”多被放在革命史的话语中叙述,而从中国近代民主史的框架内的研究则较为匮乏。民盟的“第三条路线”以其独立性和独特性最为引人瞩目。民盟不认同国共两党的政治路线,它根据国际形势和中国国情,认为中国必须树立自己的民主形式,把欧美的政治民主和苏联的经济民主相结合,创造一种新型的民主路线。这便是民盟宣称的“第三条路线”。本文尝试从梳理民盟成立的时代背景和组织演变入手,深入历史语境,考察“第三条路线”的来龙去脉。既注重“第三条路线”的理论分析,也关注民盟“第三条路线”的政治实践。民盟的组织演变有着复杂的背景,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在四十年代,民盟从以党派成员为主的联合体,转变为党派成员和无党派成员的联合体,最后成为以无党派成员为主的联合体。民盟的组织演变对它的路线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三条路线”是一种社会思潮的...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中国民主同盟“第三条路线”概念的界定
1.2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1.3 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中国民主同盟建立的背景
2.1 “三党三派”的概况
2.2 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建立
第3章 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与演变
3.1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创建
3.1.1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秘密建立
3.1.2 中国民主同盟的公开活动
3.2 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到中国民主同盟
3.2.1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全国代表会议
3.2.2 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3.2.3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二中全会
3.3 中国民主同盟整合力量的举措
第4章 “第三条路线”的理论分析
4.1 “第三条路线”的理论渊源
4.2 “第三条路线”的政策主张
4.2.1 政治民主化
4.2.2 军队国家化
4.2.3 经济民主化
4.2.4 教育自由化
第5章 “第三条路线”的政治实践
5.1 积极推动宪政运动
5.2 参与重庆政协会议
5.3 调停东北内战
5.4 抵制“国大”和政府
第6章 “第三条路线”的最终失败
6.1 “第三条路线”失败的经过
6.1.1 中国民主同盟被迫解散
6.1.2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
6.2 “第三条路线”的失败缘由
6.2.1 内部派系的多元
6.2.2 组织力量的薄弱
6.2.3 民盟的精英主义趋向
6.2.4 社会环境的不适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拉斯基与现代中国:研究概况与前景展望[J]. 翁贺凯. 政治思想史. 2012(01)
[2]民主社会主义与民国政治——拉斯基在中国的影响[J]. 孙宏云. 政治思想史. 2012(01)
[3]拉斯基思想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以罗隆基、王造时为例[J]. 刘是今.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6)
[4]拉斯基与中国:关于拉斯基和他的中国学生的初步研究[J].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5]民国知识界对拉斯基思想学说的评介[J].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03)
[6]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遗产——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回顾[J]. 许纪霖. 开放时代. 1998(04)
[7]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J]. 黄炎培. 教育与职业. 1926(01)
硕士论文
[1]中国民主同盟现代化思想研究(1941-1949)[D]. 肖守宁.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89481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中国民主同盟“第三条路线”概念的界定
1.2 选题的意义与价值
1.3 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中国民主同盟建立的背景
2.1 “三党三派”的概况
2.2 统一建国同志会的建立
第3章 中国民主同盟的发展与演变
3.1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创建
3.1.1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秘密建立
3.1.2 中国民主同盟的公开活动
3.2 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到中国民主同盟
3.2.1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全国代表会议
3.2.2 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3.2.3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二中全会
3.3 中国民主同盟整合力量的举措
第4章 “第三条路线”的理论分析
4.1 “第三条路线”的理论渊源
4.2 “第三条路线”的政策主张
4.2.1 政治民主化
4.2.2 军队国家化
4.2.3 经济民主化
4.2.4 教育自由化
第5章 “第三条路线”的政治实践
5.1 积极推动宪政运动
5.2 参与重庆政协会议
5.3 调停东北内战
5.4 抵制“国大”和政府
第6章 “第三条路线”的最终失败
6.1 “第三条路线”失败的经过
6.1.1 中国民主同盟被迫解散
6.1.2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
6.2 “第三条路线”的失败缘由
6.2.1 内部派系的多元
6.2.2 组织力量的薄弱
6.2.3 民盟的精英主义趋向
6.2.4 社会环境的不适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拉斯基与现代中国:研究概况与前景展望[J]. 翁贺凯. 政治思想史. 2012(01)
[2]民主社会主义与民国政治——拉斯基在中国的影响[J]. 孙宏云. 政治思想史. 2012(01)
[3]拉斯基思想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以罗隆基、王造时为例[J]. 刘是今.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6)
[4]拉斯基与中国:关于拉斯基和他的中国学生的初步研究[J].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5)
[5]民国知识界对拉斯基思想学说的评介[J]. 孙宏云.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0(03)
[6]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遗产——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回顾[J]. 许纪霖. 开放时代. 1998(04)
[7]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征求同志意见[J]. 黄炎培. 教育与职业. 1926(01)
硕士论文
[1]中国民主同盟现代化思想研究(1941-1949)[D]. 肖守宁.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89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58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