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治理科学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4 21:47
乡村社会治理活动的开展需要在一定的制度与规范中进行,对于乡村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而言,必须遵守相应的制度与规范。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乡村社会治理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从人类社会在社会治理的历史长河中所探索出来的治理制度和规范来看,法律制度一直是非常好的、有效的制度和规范。在乡村社会治理法律制度中,我们认为它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底线,而道德制度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框架,因此,乡村社会治理的“善治”目标的实现不是单纯依赖于法律制度,或单纯依赖于道德制度,而是依赖于这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统一。乡村社会治理的纪律规范是法律制度和道德制度在乡村社会治理活动中的具体化。对于乡村社会治理主体来说,在开展治理活动时都必然严肃遵守这些纪律规范,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避免乡村社会治理活动走向僵化、死板、被动,而在严肃纪律的同时确保乡村社会治理活动的灵活性、积极性,使乡村社会治理主体主动性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基层政府在乡村社会治理中是非常重要的治理主体,它与企业、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社会治理力量在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中履行各自的功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以实现乡村社会治理走向善治的目标。不管基层政府与其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 创新之处和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乡村社会治理活动的制度与规范
一、 深化乡村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
(一) 依法进行乡村社会治理的逻辑
(二) 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的法律体系
(三) 作为乡村社会治理底线的法制
二、 强化乡村社会治理的道德制度
(一) 在乡村社会治理中思考道德制度建设
(二) 确立道德制度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
(三) 作为乡村社会治理基本框架的道德制度
三、 严肃乡村社会治理的纪律规范
(一) 纪律规范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具体框架
(二) 乡村社会治理纪律规范的关键是严肃
(三) 确保乡村社会治理的灵活性与积极性
第三章 乡村社会治理运转的协调与顺畅
一、 转变基层政府的乡村社会治理职能
(一) 精简不是基层政府改革的全部
(二) 形成四位一体的政府职能体系
(三) 乡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
二、 协调乡村社会治理的外部关系
(一) 乡村社会治理内外部系统间的关系
(二) 乡村社会治理外部系统的相互关系
(三) 乡村社会治理内外部系统间的协调
三、 理顺乡村社会治理的内部关系
(一) 乡村社会治理内部关系的不协调
(二) 理顺乡村社会治理内部纵向关系
(三) 理顺乡村社会治理内部横向关系
第四章 乡村社会治理过程的公正与透明
一、 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张扬社会公平
(一) 效率至上的乡村社会治理已过时
(二) 强调乡村社会治理的效率与公平
(三) 更加突出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公平
二、 实现乡村社会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 乡村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合作
(二) 基层政府可持续化的财政支持
(三) 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
三、 基层政府权力在民众监督下运行
(一) 对基层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二) 创造条件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三) 公开乡村社会治理的各项活动
第五章 乡村社会治理执行的廉洁与高效
一、 为民谋利的乡村社会治理
(一) 农民群众是公共权力的拥有者
(二) 基层政府是治理权力的行使者
(三) 让农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 节约俭朴的乡村社会治理
(一) 尽可能降低乡村社会治理成本
(二) 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和假公济私
(三) 严格限制基层的“三公”经费
三、 执行高效的乡村社会治理
(一) 科学合理的乡村社会治理规范
(二) 切实有效地执行乡村社会治理政策
(三) 避免政策执行过程的僵化死板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人民满意的乡村社会治理
一、 主要结论
二、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J]. 温家宝. 求是. 2012(08)
[2]重塑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理解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困境的一个框架[J]. 杨华,王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11(02)
[4]从治理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内涵及模式[J]. 苏敬媛.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9)
[5]中国乡村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J]. 袁金辉.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
[6]农村社会精英与新乡村治理术[J]. 辛允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7]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路径与现状——近十年来“华中乡土派”的村治研究[J]. 刘涛,赵晓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8]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回顾与展望[J]. 党国英.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2)
[9]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J]. 施雪华,林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10]中国乡村治理中“国家—社会”的研究路径——新时期国家介入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分析[J]. 刘涛,王震. 中国农村观察. 2007(05)
博士论文
[1]农村民间组织与乡村治理研究[D]. 郭彩云.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公共服务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苗树彬.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D]. 张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4]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 于水.南京农业大学 2007
[5]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王长安.吉林大学 2007
[6]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传播与控制[D]. 李广.华中师范大学 2007
[7]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D]. 王习明.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建国以来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 杨国英.山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5325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 创新之处和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二章 乡村社会治理活动的制度与规范
一、 深化乡村社会治理的法律制度
(一) 依法进行乡村社会治理的逻辑
(二) 完善乡村社会治理的法律体系
(三) 作为乡村社会治理底线的法制
二、 强化乡村社会治理的道德制度
(一) 在乡村社会治理中思考道德制度建设
(二) 确立道德制度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地位
(三) 作为乡村社会治理基本框架的道德制度
三、 严肃乡村社会治理的纪律规范
(一) 纪律规范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具体框架
(二) 乡村社会治理纪律规范的关键是严肃
(三) 确保乡村社会治理的灵活性与积极性
第三章 乡村社会治理运转的协调与顺畅
一、 转变基层政府的乡村社会治理职能
(一) 精简不是基层政府改革的全部
(二) 形成四位一体的政府职能体系
(三) 乡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
二、 协调乡村社会治理的外部关系
(一) 乡村社会治理内外部系统间的关系
(二) 乡村社会治理外部系统的相互关系
(三) 乡村社会治理内外部系统间的协调
三、 理顺乡村社会治理的内部关系
(一) 乡村社会治理内部关系的不协调
(二) 理顺乡村社会治理内部纵向关系
(三) 理顺乡村社会治理内部横向关系
第四章 乡村社会治理过程的公正与透明
一、 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张扬社会公平
(一) 效率至上的乡村社会治理已过时
(二) 强调乡村社会治理的效率与公平
(三) 更加突出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公平
二、 实现乡村社会的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 乡村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合作
(二) 基层政府可持续化的财政支持
(三) 公共服务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
三、 基层政府权力在民众监督下运行
(一) 对基层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二) 创造条件让农民群众广泛参与
(三) 公开乡村社会治理的各项活动
第五章 乡村社会治理执行的廉洁与高效
一、 为民谋利的乡村社会治理
(一) 农民群众是公共权力的拥有者
(二) 基层政府是治理权力的行使者
(三) 让农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二、 节约俭朴的乡村社会治理
(一) 尽可能降低乡村社会治理成本
(二) 坚决抵制铺张浪费和假公济私
(三) 严格限制基层的“三公”经费
三、 执行高效的乡村社会治理
(一) 科学合理的乡村社会治理规范
(二) 切实有效地执行乡村社会治理政策
(三) 避免政策执行过程的僵化死板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人民满意的乡村社会治理
一、 主要结论
二、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J]. 温家宝. 求是. 2012(08)
[2]重塑农村基层组织的治理责任——理解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困境的一个框架[J]. 杨华,王会.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3]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 贺雪峰. 开放时代. 2011(02)
[4]从治理到乡村治理: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内涵及模式[J]. 苏敬媛.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09)
[5]中国乡村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J]. 袁金辉.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9(05)
[6]农村社会精英与新乡村治理术[J]. 辛允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7]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路径与现状——近十年来“华中乡土派”的村治研究[J]. 刘涛,赵晓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8]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回顾与展望[J]. 党国英. 社会科学战线. 2008(12)
[9]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J]. 施雪华,林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8(02)
[10]中国乡村治理中“国家—社会”的研究路径——新时期国家介入乡村治理的必要性分析[J]. 刘涛,王震. 中国农村观察. 2007(05)
博士论文
[1]农村民间组织与乡村治理研究[D]. 郭彩云.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公共服务视角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苗树彬.华中科技大学 2008
[3]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中的乡村治理研究[D]. 张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4]乡村治理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 于水.南京农业大学 2007
[5]转型期中国乡村治理研究[D]. 王长安.吉林大学 2007
[6]中国乡村治理中的政治传播与控制[D]. 李广.华中师范大学 2007
[7]乡村治理中的老人福利[D]. 王习明.华中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建国以来中国的乡村治理模式研究[D]. 杨国英.山东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5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2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