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7 15:16
  女性参政程度直接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和社会发展的情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村民自治制度的深入推进,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农村妇女的政治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其政治参与的状况影响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组织,重点分析农村妇女参与村委会管理的情况是研究农村妇女参政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社会性别意识的增强,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促进农村妇女参政的法律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为提高我国农村妇女参政的积极性和参政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数量和参政质量状况还是不够理想。因此,加强对影响我国农村妇女参政的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解决农村妇女参政比例低的现实状况,从而推进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进程。文章共有并列的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对我国传统的婚姻模式、家庭观念和性别分工的等传统文化观念角度的分析来解释我国农村妇女参政比例低的原因。第二部分是从社会环境压力的角度来分析其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制约。主要是从社会舆论、就业压力等方面来阐明。第三部分是回归到现实的农村“力治”模式,即能力、权力以及暴力三方面的现实为农村女性参政带来的困难。第...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研究方法
    4.研究框架
第一章 传统文化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1.1 传统"从夫居"婚姻模式的影响
        1.1.1 从夫居的婚姻模式减少了妇女的社会资源
        1.1.2 从夫居的婚姻模式降低了妇女的社会地位
    1.2 传统"贤妻良母"型家庭道德观念的影响
        1.2.1 女性不同角色的定位难以调和
        1.2.2 传统家庭观念束缚了农村女性参政的积极性
    1.3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性别分工的制约
        1.3.1 女性更容易失去竞争机会
        1.3.2 人们更容易忽略女性的能力
第二章 社会压力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2.1 社会舆论的压力
        2.1.1 家庭压力制约着农村妇女的参政程度
        2.1.2 村民群众的偏见是农村妇女参政的环境障碍
        2.1.3 大众媒体的影响
    2.2 就业环境的压力
        2.2.1 女性的劳动权益无法得到真正保障
        2.2.2 社会对女性就业的歧视影响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
        2.2.3 女性就业的自我限制为女性参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第三章 农村"力治"的现实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3.1 能力治理的制约
        3.1.1 个人能力是农村妇女参政的基础
        3.1.2 集团能力的缺乏是农村妇女参政的现实阻力
    3.2 权力治理的限制
        3.2.1 农村现实的权力结构强化了农村妇女的参政弱势
        3.2.2 村级党组织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制约
        3.2.3 权力之争给农村妇女参政带来的困难
    3.3 暴力治理的影响
        3.3.1 暴力治理模式为农村妇女参政造成心理制约
        3.3.2 暴力治理方式不利于农村妇女参政的实现
第四章 公共政策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4.1 政策本身的缺陷使得预期效果难以转化为现实
        4.1.1 我国促进妇女参政的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和相应的惩罚措施
        4.1.2 权威性的法律政策中对农村妇女参政比例等规定不够具体和细化
    4.2 政策执行中的偏差阻碍了农村妇女参政的进程
        4.2.1 妇女政策的执行主体不明确
        4.2.2 政策执行者对政策的曲解
    4.3 政府部门与妇联组织等合作的缺乏制约着农村妇女参政的发展
        4.3.1 政府部门合作意识的缺乏制约了农村妇女参政的实现
        4.3.2 妇联组织自身的局限性影响农村妇女参政水平的提高
第五章 妇女的自身条件对农村妇女参政的影响
    5.1 农村妇女自身的经济水平
        5.1.1 经济基础是农村妇女参政的坚强后盾
        5.1.2 经济上的从属性制约着政治上的独立性
    5.2 农村妇女自身的教育程度
        5.2.1 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妇女参政的能力和参与方式
        5.2.2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更容易影响后代的参政行为
    5.3 农村妇女自身的参政意识
        5.3.1 被动参政的方式制约着农村妇女参政的质量
        5.3.2 参政意识的薄弱降低了农村妇女参政的比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政策、性别意识与农村妇女参政——以提高农村妇女当选村委会成员比例为例[J]. 董江爱,李利宏.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1)
[2]村民自治以来中国农村妇女参政的本土经验[J]. 汤玉权.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9(04)
[3]公共政策、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逻辑[J]. 董江爱.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05)
[4]社会性别视角下女性参政的公共政策分析[J]. 付翠莲.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8(05)
[5]政策失效、制度创新与性别平等——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 刘术泉.  理论观察. 2007(02)
[6]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法律思考[J]. 董江爱,陈晓燕.  妇女研究论丛. 2006(S2)
[7]农村妇女参政议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 雷才丽,操文锋.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8]影响妇女参与村级选举的诸因素分析[J]. 胡荣,胡康,郭细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5)
[9]全球化:中国妇女参政的历史机遇[J]. 孙建娥.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6(04)
[10]村民自治与阶层博弈[J]. 卢福营.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4)

硕士论文
[1]阻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D]. 金红梅.吉林大学 2006
[2]中国妇女参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吴玲.厦门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629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29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4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