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村民自治对乡村和谐的影响初探

发布时间:2022-02-21 22:01
  构建和谐社会是从总体小康社会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包括社会各阶层和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和谐,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和谐,城市、乡村之间关系的和谐,各民族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乡村社会的和谐是整个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和谐的乡村社会就必须认真处理好各种关系。村民自治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行的一项重要村级社区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能够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农村基层,切实保障农民的基本民主权利,保证国家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人民群众自治,即村民通过村民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对乡村和谐的概念和内涵进行研究认为:本文所讲的“和谐社会”主要是采用其狭义的概念,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从村民关系、两委关系、干群关系三个方面对乡村和谐建设进行评价和分析,分别研究了...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和谐社会内涵
    1.2 乡村和谐释义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乡村秩序的演变及现状
    2.1 村民自治之前的乡村秩序
    2.2 村民自治制度的引入
    2.3 村民自治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村民自治对村民关系的影响分析
    3.1 村民关系的演变
    3.2 村民自治对村民关系的正面影响
    3.3 村民自治对村民关系的负面影响
第四章 村民自治对干群关系的影响分析
    4.1 干群关系的演变
    4.2 村民自治对干群关系的正面影响
    4.3 村民自治对干群关系的负面影响
第五章 村民自治对村“两委之间”关系的影响分析
    5.1 两委关系的演变
    5.2 村民自治对两委关系的正面影响
    5.3 村民自治对两委关系的负面影响
第六章 以实现乡村和谐为导向的村民自治
    6.1 规范村委会选举
    6.2 推动乡镇改革
    6.3 创新村两委关系
    6.4 加强农村教育,奠定村民自治的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J]. 徐学庆.  理论前沿. 2006(07)
[2]试析和谐社会的城乡关系[J]. 张宝生.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3]构建农村和谐的问题与对策——“三农”问题2005年双月谈之二[J]. 鲁鹏.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02)
[4]利益时代的冲突与和谐[J]. 孙立平.  理论参考. 2005(03)
[5]利益时代的冲突与和谐[J]. 孙立平.  理论参考. 2005 (03)
[6]村庄内生秩序、国家行政嵌入与乡村秩序重建[J]. 宋小伟,楚成亚.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4(03)
[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发展观[J]. 伍义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3(05)
[8]中国乡治的回顾与展望[J]. 沈延生.  战略与管理. 2003(01)
[9]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反思[J]. 江海燕,陆红梅.  江西社会科学. 2002(02)
[10]论村民自治与农村社会控制[J]. 吴思红.  中国农村观察. 2000(06)



本文编号:3638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38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