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赋权、引导: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建设路径——杜润生农民主体性建设思想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2-02-22 13:44
当前,如何通过有效机制调动农民的主体性并在实践中落实落细,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焦点问题。"中国农村改革的推动者"杜润生在农村改革进程中提出了很多建设农民主体性的深刻见解和具体措施。首先,应坚持"理论上的勇敢+策略上的慎重"农民主体性建设的基本方略;其次,解除农民身上不必要的束缚,从生产上为农民松绑;再次,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从政治上给予农民以完整权利;末次,教育引导农民摆脱依附关系、确立现代观念,从思想上提升农民主体性。鉴于此,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建设,应该采取"理论上的勇敢+策略上的慎重"的基本方略,坚持"照顾农民物质利益"的根本原则,推进"组织农民协会",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将农民主体性建设的宏大叙事与细微落地有机统一起来,在实践中予以有效推进。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8(06)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上的勇敢+策略上的慎重:农民主体性建设的基本方略
三、从生产上松绑:调动农民主体性
(一)物质利益原则: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
(二)土地制度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突破口
(三)稳定惠农政策:持续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本保障
四、从政治上赋权:激发农民主体性
(一)农村民主自治:激发农民主体性的民主政治环境
(二)给农民国民待遇:激发农民主体性的权利保障
(三)组织农民协会:激发农民主体性的组织依靠
五、从思想上引导:提升农民主体性
(一)摆脱依附关系:提升农民主体性的首要环节
(二)确立现代观念:提升农民主体性的精神支撑
(三)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农民主体性的内在活力
六、对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建设的启示
(一)“理论上的勇敢+策略上的慎重”———农民主体性建设基本方略
(二)照顾农民物质利益———农民主体性建设的根本原则
(三)组织农民协会———农民主体性建设的组织依靠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农民主体性建设的精神支撑
(五)宏大叙事与细微落地———农民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推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重构[J]. 陈学兵.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2]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J]. 刘碧,王国敏. 探索. 2019(05)
[3]增权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民主体性重塑[J]. 陈晓莉,吴海燕.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9(06)
[4]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振兴之路[J]. 陆益龙,陈小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依托农民主体性建设,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J]. 李卫朝,王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6]杜润生农民思想研究[J]. 李卫朝,荆玉杰.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3)
[7]关于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 王春光. 社会发展研究. 2018(01)
[8]理解当代中国农民主体性的三个维度[J]. 陈荣卓,盘宇. 哲学研究. 2014(03)
[9]中国农民主体性的现状与重塑[J]. 黄进. 高校理论战线. 2012(02)
[10]重塑农民主体性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J]. 王国敏,邓建华. 现代经济探讨. 2010(09)
本文编号:3639565
【文章来源】: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38(06)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上的勇敢+策略上的慎重:农民主体性建设的基本方略
三、从生产上松绑:调动农民主体性
(一)物质利益原则: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
(二)土地制度改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突破口
(三)稳定惠农政策:持续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本保障
四、从政治上赋权:激发农民主体性
(一)农村民主自治:激发农民主体性的民主政治环境
(二)给农民国民待遇:激发农民主体性的权利保障
(三)组织农民协会:激发农民主体性的组织依靠
五、从思想上引导:提升农民主体性
(一)摆脱依附关系:提升农民主体性的首要环节
(二)确立现代观念:提升农民主体性的精神支撑
(三)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农民主体性的内在活力
六、对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建设的启示
(一)“理论上的勇敢+策略上的慎重”———农民主体性建设基本方略
(二)照顾农民物质利益———农民主体性建设的根本原则
(三)组织农民协会———农民主体性建设的组织依靠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农民主体性建设的精神支撑
(五)宏大叙事与细微落地———农民主体性建设的现实推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重构[J]. 陈学兵.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2]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农民主体性研究[J]. 刘碧,王国敏. 探索. 2019(05)
[3]增权赋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民主体性重塑[J]. 陈晓莉,吴海燕.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9(06)
[4]新时代的中国乡村振兴之路[J]. 陆益龙,陈小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5]依托农民主体性建设,切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J]. 李卫朝,王维.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6]杜润生农民思想研究[J]. 李卫朝,荆玉杰. 农业经济问题. 2019(03)
[7]关于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问题的思考[J]. 王春光. 社会发展研究. 2018(01)
[8]理解当代中国农民主体性的三个维度[J]. 陈荣卓,盘宇. 哲学研究. 2014(03)
[9]中国农民主体性的现状与重塑[J]. 黄进. 高校理论战线. 2012(02)
[10]重塑农民主体性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J]. 王国敏,邓建华. 现代经济探讨. 2010(09)
本文编号:3639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3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