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政党论文 >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模式研究:产业发展视角

发布时间:2022-09-17 18:32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解我国新农村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建议。 本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案例,在总结分析安吉县新农村建设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梳理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基于一定规模样本的实地调研,分析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成效,提出提高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政策建议,为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科学合理的建设模式,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效益,促进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有序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通过文献搜集与分析得出:国内外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有不同的划分和定义;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主要有“工业带动型”模式、“特色农业型”模式和“生态旅游型”模式。 (2)安吉县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工业带动型”、“特色农业型”和“生态旅游型”模式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家庭收入和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其中“工业带动...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研究视角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本研究视角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特色
2 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2.1.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1.3 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2.1.4 社会与可持续发展
    2.2 和谐发展理论
        2.2.1 和谐发展的内涵
        2.2.2 和谐与发展的关系
    2.3 产业发展理论
        2.3.1 比较优势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3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现状
    3.1 安吉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2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概况
        3.2.1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基本做法
        3.2.2 安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成效
    3.3 小结
4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4.1 工业带动型
        4.1.1 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4.1.2 案例村
    4.2 特色农业型
        4.2.1 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4.2.2 案例村
    4.3 生态旅游型
        4.3.1 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4.3.2 案例村
    4.4 小结
5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成效分析
    5.1 不同模式的样本特征
        5.1.1 “工业带动型”模式
        5.1.2 “特色农业型”模式
        5.1.3 “生态旅游型”模式
    5.2 新农村建设成效分析
        5.2.1 新农村建设成效的综合分析
        5.2.2 经济效益
        5.2.3 社会效益
        5.2.4 生态效益
    5.3 小结
6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1 安吉县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6.1.1 基层民主进程缓慢
        6.1.2 乡村文明建设迟滞
        6.1.3 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
        6.1.4 生态性问题日益显现
    6.2 促进安吉县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6.2.1 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6.2.2 深化各类精神文明建设
        6.2.3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6.2.4 巩固生态环境创建工程
7 结论与说明
    7.1 主要结论
    7.2 说明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怀宁江镇新农村建设成效、问题及对策[J]. 朱桂青,卢秀兵.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2]番禺钟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及模式思考[J]. 曾艳.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4)
[3]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董春宇,栾敬东.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3)
[4]基于低碳经济角度的新农村建设思考[J]. 张景云.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4)
[5]现代农业模式的社会效益——无锡市太湖水稻示范园调研分析[J]. 李俏.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6]生态立县背景下山区跨越式新农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为例[J]. 柯福艳,张社梅,徐红玳.  生态经济. 2011(05)
[7]河南省新农村建设成效统计及评估体系研究[J]. 王凤科.  河南科技. 2011(01)
[8]辽宁省新农村建设成效[J]. 李专.  农业经济. 2010(10)
[9]日本“新农村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借鉴及启示[J]. 王俊文.  社会科学辑刊. 2010(03)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调查与分析——以黄梅县张塘村为例[J]. 王庆,程水源,刘汉成.  乡镇经济. 2009(12)



本文编号:3679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79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