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研究 ——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视角
发布时间:2022-09-27 16:47
随着老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城市舞台,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城市务工队伍的生力军。农民工群体内部异质性日益凸显,而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同样也出现分层现象。市民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对城市生活方式的熟悉和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共同驱使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城市落户。在综合考虑自身资本和城市落户成本的基础上,新生代农民工理性选择适合自身的市民化路径。一线城市高昂的落户成本将尚处于资本积累初期的新生代农民工拒之门外,相较于大城市高立的落户门槛,中小城市的优势不断显现,新生代农民工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出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凭借最少的成本平等享受城市便捷的基础设施。在主客观多重因素的驱使下,现阶段大城市农民工群体中出现的“回流式”市民化现象,另辟蹊径的解决了农民工无法融入大城市,又不愿回到农村的尴尬困境。本研究除导论外共有四个主体部分:第二章从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入手,主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及“回流式”市民化等概念进行内涵及外延的界定,重点探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新路径,明确由大城市回流到户籍所在地的中小城市是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切实可行路径,并在对推拉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及新家庭迁...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三) 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图
五、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
(二)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 新生代农民工
(二) 市民化
(三) “回流式”市民化
二、理论基础
(一) 推拉理论
(二) 人力资本理论
(三) 新家庭迁移理论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理论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的现状分析
(一)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路径
(二)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现实困境
二、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一)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回流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二) 基于新家庭迁移理论对回流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三) 基于推拉理论对回流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三、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的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说
(一) 理论模型
(二) 研究假说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介绍
二、数据描述性分析
三、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
(一) 模型构建
(二) 变量说明
(三) 模型估计
(四) 模型诊断
(五) 模型预测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路径优化
一、政府主导:完善制度,因势利导
二、社会支持:包容发展,互惠共生
三、家庭建设:累积资本,抵御风险
四、个人努力:提升能力,理性抉择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调查问卷
附录2: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心理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J]. 张笑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2]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J]. 杨志明. 行政管理改革. 2014(08)
[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姚植夫,薛建宏. 人口学刊. 2014(03)
[4]新生代与上一代农民工就业差异及满意度研究——来自河北、山西、陕西三省356位农民工的调查[J]. 景勤娟,宋绍富,卢砚青.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05)
[5]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式迁移城市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刘燕.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11)
[6]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乡城迁移与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论的实证研究[J]. 许恒周,殷红春,石淑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8)
[7]城镇就业风险、环境、条件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逆向回流[J]. 徐家鹏.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08)
[8]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资本乡城转换与提升机制研究[J]. 张学英,李薇. 广东社会科学. 2013(04)
[9]基于扎根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机理研究[J]. 刘美玉. 农业经济问题. 2013(03)
[10]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J]. 李强,胡宝荣. 社会学评论. 2013(01)
硕士论文
[1]农民工回流[D]. 江智娜.浙江工商大学 2010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D]. 杨龙.中央民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1235
【文章页数】:9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一) 研究背景
(二) 问题提出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三) 相关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图
五、本研究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
(一) 可能的创新
(二)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一、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 新生代农民工
(二) 市民化
(三) “回流式”市民化
二、理论基础
(一) 推拉理论
(二) 人力资本理论
(三) 新家庭迁移理论
第三章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理论分析
一、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的现状分析
(一)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及路径
(二)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现实困境
二、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一)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回流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二) 基于新家庭迁移理论对回流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三) 基于推拉理论对回流市民化的影响分析
三、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的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说
(一) 理论模型
(二) 研究假说
第四章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介绍
二、数据描述性分析
三、计量模型的回归分析
(一) 模型构建
(二) 变量说明
(三) 模型估计
(四) 模型诊断
(五) 模型预测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路径优化
一、政府主导:完善制度,因势利导
二、社会支持:包容发展,互惠共生
三、家庭建设:累积资本,抵御风险
四、个人努力:提升能力,理性抉择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调查问卷
附录2: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心理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J]. 张笑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2]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J]. 杨志明. 行政管理改革. 2014(08)
[3]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姚植夫,薛建宏. 人口学刊. 2014(03)
[4]新生代与上一代农民工就业差异及满意度研究——来自河北、山西、陕西三省356位农民工的调查[J]. 景勤娟,宋绍富,卢砚青.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4(05)
[5]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式迁移城市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刘燕.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11)
[6]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乡城迁移与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推拉理论的实证研究[J]. 许恒周,殷红春,石淑芹.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8)
[7]城镇就业风险、环境、条件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逆向回流[J]. 徐家鹏.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08)
[8]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资本乡城转换与提升机制研究[J]. 张学英,李薇. 广东社会科学. 2013(04)
[9]基于扎根理论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机理研究[J]. 刘美玉. 农业经济问题. 2013(03)
[10]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J]. 李强,胡宝荣. 社会学评论. 2013(01)
硕士论文
[1]农民工回流[D]. 江智娜.浙江工商大学 2010
[2]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D]. 杨龙.中央民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12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812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