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9 17:17
2005年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并把它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此后近三年时间里,各地开展了许多具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从东北朝鲜族乡村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来看,其发展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东北朝鲜族乡村总体上已经走在了新农村建设的前列,其出现的问题属于较高层次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朝鲜族乡村如何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农村,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历史任务。本文选择牡丹江市朝鲜族村作为研究对象,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对牡丹江市朝鲜族村发展现状的研究,总结政策、措施的实施成效,分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概况。本章简要介绍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及朝鲜族村的分布和发展概况。第二章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本章主要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文化发展、党建党务工作加强等方面阐述牡丹江市朝鲜族村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具体分析其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经验。第三章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章分别从资金政策、...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概况
第二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的先期工作
一、确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乡镇)
二、根据本村特点进行具体规划
三、调动村民建设乡村积极性
第二节 依托多种产业发展经济
一、水稻特色农业型
二、劳务经济型
三、乡村民俗旅游型
第三节 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向全面小康生活迈进
一、收入保障
二、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
第四节 社会文化建设
一、发掘保持民族风俗
二、村民文化活动
(一) 民族运动会
(二) 老年协会
三、树立文明新风
第五节 加强党建、公开村务
第三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示范村与非示范村
二、资金投入不平衡
三、部分规划滞后
四、制度不够完善
第二节 农村空洞化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困境
(一) 劳动力丧失
(二) 主体意识不强
(三) 无法安心农业
(四) 农民增收困难
二、产业化问题
三、集体经济匮乏
四、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一) 老龄化提前到来的喜与忧
(二) 留守孩子的寂寞
五、村委和党组织建设困难
(一) 选举干部困难
(二) 发展党员困难
(三) 村干部老龄化、认识落后
第三节 朝鲜族自身发展中的困难
一、男女婚育的困难
(一) 朝汉通婚
(二) 大龄男青年结婚难
二、人口的负增长
(一) 生育率极低
(二) 老龄化严重、迁出率高
三、传统文化的丧失
(一) 通婚家庭
(二) 市场经济的冲击
(三) 就读汉族小学
(四) 缺乏自觉的继承意识
四、教育与素质问题
(一) 学校撤并的是非
(二) 农民培训不合理
第四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根据民族特点建设朝鲜族乡村
一、“因族、因村”做好规划
二、建立长效、多元资金投入机制
(一) 政府专项资金
(二) 调动各方筹集资金
第二节 多途径切实促进朝鲜族农民增收
一、做强农业
(一) 农业生产集约化
(二) 依靠科学技术
(三) 加快副业、加工业的发展
二、规范、引导劳动力转移
(一) 政府组织合法劳务输出
(二) 实施“引凤入巢”工程
(三) 发展集体企业
三、发展民俗旅游业
第三节 切实解决朝鲜族民族发展问题
一、促进男女婚育
(一) 关怀大龄男青年
(二) 平衡人口结构
二、改变人口负增长现状
(一) 鼓励双生、保证质量
(二) 照顾老人、丰富生活
(三) 加强医疗、养老措施
三、发扬民族新风尚
(一) 保持朝鲜族风俗、发展民俗旅游
(二) 倡导文明乡风
四、重视民族教育
(一) 完善双语教学和办学条件
(二) 适当撤并学校
(三) 关心留守儿童成长健康
第四节 完善农村组织建设
一、完善村委建设、紧密联系群众
二、做好带头作用、培养新农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朝鲜族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J]. 朴婷姬.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7(02)
[2]朝鲜族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J]. 朴今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06)
[3]东北地域农村朝鲜族民居实态调查研究──以延边龙井市龙山村为中心[J]. 李信昊,金俊峰,李佰寿.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3)
[4]朝鲜族对外劳务输出之我见[J]. 金海燕,张晶.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2(01)
[5]人口学家为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把脉”[J]. 张天路,黄荣清. 民族团结. 2000(10)
[6]中国朝鲜族人口流动的重大影响及其对策[J]. 郑信哲.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7]朝鲜族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郑信哲,李春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8(06)
[8]论人口流动与朝鲜族社会发展[J]. 郑信哲.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8(03)
博士论文
[1]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 林哲焕.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98105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概况
第二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的先期工作
一、确定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乡镇)
二、根据本村特点进行具体规划
三、调动村民建设乡村积极性
第二节 依托多种产业发展经济
一、水稻特色农业型
二、劳务经济型
三、乡村民俗旅游型
第三节 努力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向全面小康生活迈进
一、收入保障
二、基础设施和环境设施建设
第四节 社会文化建设
一、发掘保持民族风俗
二、村民文化活动
(一) 民族运动会
(二) 老年协会
三、树立文明新风
第五节 加强党建、公开村务
第三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
一、示范村与非示范村
二、资金投入不平衡
三、部分规划滞后
四、制度不够完善
第二节 农村空洞化问题
一、农业生产的困境
(一) 劳动力丧失
(二) 主体意识不强
(三) 无法安心农业
(四) 农民增收困难
二、产业化问题
三、集体经济匮乏
四、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一) 老龄化提前到来的喜与忧
(二) 留守孩子的寂寞
五、村委和党组织建设困难
(一) 选举干部困难
(二) 发展党员困难
(三) 村干部老龄化、认识落后
第三节 朝鲜族自身发展中的困难
一、男女婚育的困难
(一) 朝汉通婚
(二) 大龄男青年结婚难
二、人口的负增长
(一) 生育率极低
(二) 老龄化严重、迁出率高
三、传统文化的丧失
(一) 通婚家庭
(二) 市场经济的冲击
(三) 就读汉族小学
(四) 缺乏自觉的继承意识
四、教育与素质问题
(一) 学校撤并的是非
(二) 农民培训不合理
第四章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朝鲜族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根据民族特点建设朝鲜族乡村
一、“因族、因村”做好规划
二、建立长效、多元资金投入机制
(一) 政府专项资金
(二) 调动各方筹集资金
第二节 多途径切实促进朝鲜族农民增收
一、做强农业
(一) 农业生产集约化
(二) 依靠科学技术
(三) 加快副业、加工业的发展
二、规范、引导劳动力转移
(一) 政府组织合法劳务输出
(二) 实施“引凤入巢”工程
(三) 发展集体企业
三、发展民俗旅游业
第三节 切实解决朝鲜族民族发展问题
一、促进男女婚育
(一) 关怀大龄男青年
(二) 平衡人口结构
二、改变人口负增长现状
(一) 鼓励双生、保证质量
(二) 照顾老人、丰富生活
(三) 加强医疗、养老措施
三、发扬民族新风尚
(一) 保持朝鲜族风俗、发展民俗旅游
(二) 倡导文明乡风
四、重视民族教育
(一) 完善双语教学和办学条件
(二) 适当撤并学校
(三) 关心留守儿童成长健康
第四节 完善农村组织建设
一、完善村委建设、紧密联系群众
二、做好带头作用、培养新农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朝鲜族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J]. 朴婷姬.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7(02)
[2]朝鲜族农村文化建设的特殊性[J]. 朴今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6(06)
[3]东北地域农村朝鲜族民居实态调查研究──以延边龙井市龙山村为中心[J]. 李信昊,金俊峰,李佰寿.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3)
[4]朝鲜族对外劳务输出之我见[J]. 金海燕,张晶.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2(01)
[5]人口学家为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把脉”[J]. 张天路,黄荣清. 民族团结. 2000(10)
[6]中国朝鲜族人口流动的重大影响及其对策[J]. 郑信哲. 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03)
[7]朝鲜族社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郑信哲,李春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1998(06)
[8]论人口流动与朝鲜族社会发展[J]. 郑信哲. 黑龙江民族丛刊. 1998(03)
博士论文
[1]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 林哲焕.中央民族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981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698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