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视角下驻村第一书记嵌入村庄治理的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05 00:54
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巩固扶贫成果,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精准扶贫方略,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水平,推动乡村治理的转型。在这两项政策举措的背后,不仅有国家权力自上而下的贯彻,更有资源的层层传递与分配。为了将国家治理目标有效落实在基层,广泛动员乡村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治理,驻村第一书记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国家与社会的运行有着各自的遵循,国家的介入必然会对农村社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驻村第一书记不仅肩负着国家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要面对国家与社会之间持续的对抗与融合。那么,驻村第一书记如何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面对国家的介入,乡村社会又会有什么样的回应?什么样的治理路径才能使得治理更加有效?本文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提出“嵌入治理”概念,以吉登斯有关资源的概念性论述为依据,将驻村第一书记嵌入治理的路径进行了分类与阐释。首先,从国家、村级组织以及村民三个层面阐释了农村社会的现状,这是驻村第一书记嵌入治理的原因。然后,根据吉登斯结构二重性理论中对资源的类型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第一书记与村支书之间的互动,提出了嵌入治理路径的四种理想类型,即主导型、协同型、孤立型和悬浮型。其次,依据不同的嵌入...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设计
1、核心概念的界定
2、理论基础
3、研究对象
4、研究方法以及资料收集的过程
(四)研究框架与内容
二、第一书记嵌入村庄治理的动因
(一)村干部的缺场:村级组织治权的弱化
1、物质性资源支配权的弱化
2、治理能力的匮乏与泛化
(二)村民的离场:乡村社会关联度低
1、人际关系的理性化
2、乡村精神文化的贫乏
(三)国家的进场:资源传递的有效性悖论
1、物质资源传递与分配的组织系统
2、项目进村的精英俘获与规避心态
三、第一书记嵌入村庄治理的路径
(一)研究假设与分类依据
1、研究假设的提出
2、嵌入治理路径的分类依据
(二)第一书记嵌入治理路径的类型化分析
1、主导型嵌入路径
2、协同型嵌入路径
3、孤立型嵌入路径
4、悬浮型嵌入路径
四、资源嵌入中的制度、观念和权力
(一)依托资源的制度嵌入
1、驻村帮扶制度是治理资源有效利用的现实需求
2、驻村帮扶制度是依附于资源的关系运作
(二)依托资源的观念嵌入
1、观念嵌入是借助资源激发村民的自主性和公共性
2、观念嵌入体现为以资源输入为基础的乡村文化复兴
(三)依托资源的权力嵌入
1、权力嵌入是维护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合法性权威
2、权力嵌入是对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塑
五、结论与反思
(一)嵌入治理路径研究的结论
(二)对嵌入治理有效性的思考
(三)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北京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作用发挥机制研究[J]. 韩芳,孙贝贝,王军强,董景山,苟天来. 领导科学论坛. 2018(23)
[2]乡村“治权弱化”背景下农民的非正规行动——基于华北D村坟基地交易情况的分析[J]. 张红阳,朱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3]乡村振兴背景下干部驻村精准扶贫研究述评与展望[J]. 高莉娟. 地方治理研究. 2018(02)
[4]合作社嵌入乡村社会治理:实践检视、合法性基础及现实启示[J]. 王进,赵秋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5]思想观念作用于制度变迁的机理——基于思想市场的分析[J]. 周荣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J]. 许汉泽,李小云.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7]第一书记扶贫与农村领导力供给[J]. 王亚华,舒全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8]精准扶贫视域下干部驻村帮扶的减贫逻辑——以桂南s村的驻村帮扶实践为例[J]. 覃志敏,岑家峰.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1)
[9]嵌入治理机制: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J]. 张义祯. 地方治理研究. 2016(04)
[10]“接点治理”:贫困研究中的一个新视野——基于广西圆村“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基层实践[J]. 谢小芹.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3)
博士论文
[1]权力、观念与制度[D]. 崔珊珊.吉林大学 2019
[2]农村社区治理:从硬治理向软治理的转变[D]. 孔德斌.南京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01619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设计
1、核心概念的界定
2、理论基础
3、研究对象
4、研究方法以及资料收集的过程
(四)研究框架与内容
二、第一书记嵌入村庄治理的动因
(一)村干部的缺场:村级组织治权的弱化
1、物质性资源支配权的弱化
2、治理能力的匮乏与泛化
(二)村民的离场:乡村社会关联度低
1、人际关系的理性化
2、乡村精神文化的贫乏
(三)国家的进场:资源传递的有效性悖论
1、物质资源传递与分配的组织系统
2、项目进村的精英俘获与规避心态
三、第一书记嵌入村庄治理的路径
(一)研究假设与分类依据
1、研究假设的提出
2、嵌入治理路径的分类依据
(二)第一书记嵌入治理路径的类型化分析
1、主导型嵌入路径
2、协同型嵌入路径
3、孤立型嵌入路径
4、悬浮型嵌入路径
四、资源嵌入中的制度、观念和权力
(一)依托资源的制度嵌入
1、驻村帮扶制度是治理资源有效利用的现实需求
2、驻村帮扶制度是依附于资源的关系运作
(二)依托资源的观念嵌入
1、观念嵌入是借助资源激发村民的自主性和公共性
2、观念嵌入体现为以资源输入为基础的乡村文化复兴
(三)依托资源的权力嵌入
1、权力嵌入是维护国家对乡村治理的合法性权威
2、权力嵌入是对乡村社会治理结构的重塑
五、结论与反思
(一)嵌入治理路径研究的结论
(二)对嵌入治理有效性的思考
(三)研究的反思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北京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作用发挥机制研究[J]. 韩芳,孙贝贝,王军强,董景山,苟天来. 领导科学论坛. 2018(23)
[2]乡村“治权弱化”背景下农民的非正规行动——基于华北D村坟基地交易情况的分析[J]. 张红阳,朱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3)
[3]乡村振兴背景下干部驻村精准扶贫研究述评与展望[J]. 高莉娟. 地方治理研究. 2018(02)
[4]合作社嵌入乡村社会治理:实践检视、合法性基础及现实启示[J]. 王进,赵秋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5]思想观念作用于制度变迁的机理——基于思想市场的分析[J]. 周荣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6]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J]. 许汉泽,李小云.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7]第一书记扶贫与农村领导力供给[J]. 王亚华,舒全峰.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8]精准扶贫视域下干部驻村帮扶的减贫逻辑——以桂南s村的驻村帮扶实践为例[J]. 覃志敏,岑家峰. 贵州社会科学. 2017(01)
[9]嵌入治理机制: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J]. 张义祯. 地方治理研究. 2016(04)
[10]“接点治理”:贫困研究中的一个新视野——基于广西圆村“第一书记”扶贫制度的基层实践[J]. 谢小芹. 公共管理学报. 2016(03)
博士论文
[1]权力、观念与制度[D]. 崔珊珊.吉林大学 2019
[2]农村社区治理:从硬治理向软治理的转变[D]. 孔德斌.南京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701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70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