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背景下山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7 02:47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山东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和农业人口大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跨越。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激发农村妇女的创造活力,对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农村妇女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也是农村妇女实现性别平等权利和发展的基本途径。 山东作为人力资源大省,人才辈出,具有人才开发的良好基础和典型特征,在全国有较强的代表性。随着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加快推进和人才强省战略的广泛实施,山东妇女人才队伍蓬勃发展,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半边天”作用。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中,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新时期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政治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理论,以山东省为例,结合问卷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分析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特点和阻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因素,提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进一步推动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妇...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山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相关性分析
2.1 山东人力资源状况
2.1.1 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
2.1.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2 农村女性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2.2.1 现代农业与科技进步
2.2.2 农业女性化趋势
2.2.3 农村女性素质状况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2.3 农村女性与农村社会稳定
2.3.1 农村女性是农村精神文明的直接推动者
2.3.2 农村女性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2.3.3 女性的母亲角色对培育下一代起主要作用
第三章 山东三地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3.1 山东三地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2 山东三地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2 调查对象的文化知识水平
3.2.3 调查对象接受培训或进修情况
3.2.4 调查对象对于学习的认识
3.2.5 调查对象的技能情况
3.2.6 调查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
3.2.7 调查对象对新知识、新事物的了解
3.2.8 调查对象的社会活动能力
3.3 山东三地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3.3.1 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3.3.2 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3.3.3 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开拓进取意识
3.3.4 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有所增强,但仍低于男性
3.3.5 农村妇女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3.3.6 贫困妇女发展问题亟待关注
第四章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阻碍因素
4.1 传统习俗文化的束缚
4.1.1 习俗文化中的性别偏见影响
4.1.2 女性接受教育培训机会少
4.1.3 家务劳动负担重
4.1.4 侵犯妇女权益现象依然存在
4.2 政策保障体系的缺失
4.2.1 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缺乏性别视角
4.2.2 政府领导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
4.2.3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4.3 基层妇女组织功能的弱化
4.4 妇女自身素质的制约
第五章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5.1 建立政府责任体系
5.1.1 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引入性别视角
5.1.2 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5.1.3 强化政府行为
5.1.4 拓展教育培训投资融资渠道
5.1.5 鼓励建立妇女经济组织
5.1.6 切实保障农村妇女合法权益
5.2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5.2.1 发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
5.2.2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
5.2.3 发挥公共媒介的作用
5.2.4 加强城乡共建
5.2.5 关注农村妇女健康
5.3 建立教育培训体系
5.3.1 切实保障女性平等接受教育权利
5.3.2 积极培养农村妇女实用人才
5.3.3 大力增强农村妇女创业能力
5.3.4 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创业带头人作用
5.3.5 提高农村妇女心理素质
5.4 建立妇联组织服务体系
5.4.1 推进教育培训内容创新
5.4.2 推进教育培训方式创新
5.4.3 推进教育培训载体创新
5.4.4 推进教育培训阵地建设
5.4.5 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5.4.6 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02710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山东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相关性分析
2.1 山东人力资源状况
2.1.1 科技和人才支撑能力不足
2.1.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下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2 农村女性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2.2.1 现代农业与科技进步
2.2.2 农业女性化趋势
2.2.3 农村女性素质状况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2.3 农村女性与农村社会稳定
2.3.1 农村女性是农村精神文明的直接推动者
2.3.2 农村女性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
2.3.3 女性的母亲角色对培育下一代起主要作用
第三章 山东三地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调查
3.1 山东三地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3.2 山东三地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3.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2 调查对象的文化知识水平
3.2.3 调查对象接受培训或进修情况
3.2.4 调查对象对于学习的认识
3.2.5 调查对象的技能情况
3.2.6 调查对象的生产经营情况
3.2.7 调查对象对新知识、新事物的了解
3.2.8 调查对象的社会活动能力
3.3 山东三地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3.3.1 农村妇女文化水平整体偏低
3.3.2 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与新农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3.3.3 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开拓进取意识
3.3.4 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意识有所增强,但仍低于男性
3.3.5 农村妇女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3.3.6 贫困妇女发展问题亟待关注
第四章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阻碍因素
4.1 传统习俗文化的束缚
4.1.1 习俗文化中的性别偏见影响
4.1.2 女性接受教育培训机会少
4.1.3 家务劳动负担重
4.1.4 侵犯妇女权益现象依然存在
4.2 政策保障体系的缺失
4.2.1 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缺乏性别视角
4.2.2 政府领导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
4.2.3 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4.3 基层妇女组织功能的弱化
4.4 妇女自身素质的制约
第五章 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5.1 建立政府责任体系
5.1.1 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引入性别视角
5.1.2 将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5.1.3 强化政府行为
5.1.4 拓展教育培训投资融资渠道
5.1.5 鼓励建立妇女经济组织
5.1.6 切实保障农村妇女合法权益
5.2 建立社会支持体系
5.2.1 发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
5.2.2 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
5.2.3 发挥公共媒介的作用
5.2.4 加强城乡共建
5.2.5 关注农村妇女健康
5.3 建立教育培训体系
5.3.1 切实保障女性平等接受教育权利
5.3.2 积极培养农村妇女实用人才
5.3.3 大力增强农村妇女创业能力
5.3.4 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创业带头人作用
5.3.5 提高农村妇女心理素质
5.4 建立妇联组织服务体系
5.4.1 推进教育培训内容创新
5.4.2 推进教育培训方式创新
5.4.3 推进教育培训载体创新
5.4.4 推进教育培训阵地建设
5.4.5 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5.4.6 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802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80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