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山地—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口居住场所,是乡村人口空间分布的载体。以地跨陇东黄土丘陵区与西秦岭山地的天水市麦积区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GIS与统计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麦积区乡村聚落的景观指数、规模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①麦积区乡村聚落斑块面积相差悬殊,中小型聚落占主体;②分布呈现"北密南疏"格局,聚落分布的河流与道路指向性十分明显;③海拔和坡度对聚落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拔1 000—1500m和坡度5°—15°的范围是聚落的密集分布区,聚落随高程和坡度呈显著的正态分布;④乡村聚落的形成、发展及空间分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人文社会因素是乡村聚落发展及空间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麦积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06)
【分类号】:K901.8
【正文快照】: 乡村聚落又称乡村居民点,是指乡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口居住场所,即村落。中国乡村地域广阔,乡村人口众多,目前仍有7.13亿农村人口以及上百万个村落与集镇,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高达53.4%,农村聚落依然是中国人口的主要聚居形式[1]。然而受重城轻乡思想的影响,中国乡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巧真;孙金华;;村镇空间结构演变与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2 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3 龙花楼;李裕瑞;刘彦随;;中国空心化村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4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于涛;肖国珍;;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J];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5 汤国安,赵牡丹;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以陕北榆林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0年05期
6 李君;李小建;;农村居民迁居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地理;2008年03期
7 谢炳庚;曾晓妹;李晓青;邓楚雄;朱东国;;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衡南县廖田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10期
8 刘明皓;戴志中;邱道持;刘建民;郝威;;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布局优化——以彭水县保家镇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9 刘晓清;毕如田;高艳;;基于GIS的半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及优化分析——以山西省襄垣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10 冯文勇,陈新莓;晋中平原地区农村聚落扩展分析[J];人文地理;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健;王勇;;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对农村聚落形态演化的影响分析——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2 肖飞;刘冰;贾宁凤;;村镇体系空间结构及响应研究——以山西省宁武县东寨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3 毕舒童;李兴佐;赵海勇;李坤;邵蕾;;空心村土壤肥力质量分析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江国逊;沈山;;空心化村庄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5 张玉梅;王勇;;国内乡村聚落空间整合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6 车亮亮;韩雪;;空心村生态旅游整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7 张奕君;查小春;丁洁;;陕北多沙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粒度分布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黄建;;“大村制”改革的背景、争议与逻辑[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国巧真;孙金华;;村镇空间结构演变与驱动力分析——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10 乔家君;;人文地理学的微观视角方法——以乡村地理学微观空间为例[J];创新;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杨立;郝晋珉;周宁;王丽敏;郭德吉;;黄淮海平原村庄空间结构优化—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董衡苹;;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迁居意愿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蔡准;;新型城市化推进背景下农村规划实施机制研究[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5 龙花楼;邹健;;中国粮食供给安全性时空格局演变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6 蔡准;;新型城市化推进背景下农村规划实施机制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得发;李巍;石培基;;分类指导与分区整治:试论新时期的村庄布局规划[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8 陈世栋;邱加盛;袁奇峰;;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2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谭雪兰;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周心琴;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景观变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胡贤辉;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余斌;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住区系统演变与人居环境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超;村庄用地综合适宜度评价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茵茵;旅游影响下村落向小城镇形态演变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余丞;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瑾;城市居住建筑过渡空间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史俊伟;传统村镇入口景观的心理诉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蔡红辉;浙江省中心镇人口集聚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赵晓英;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覃瑜;市域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与模式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蒋晓兵;关中—天水经济区县域经济增长驱动力及发展模式[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庆武;卞正富;王桢;;基于空间分析的徐州市居民点分布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2 刘平;刘纪平;赵荣;冯亮;;近邻点指数法测度澜沧江流域居民地空间分布类型[J];测绘通报;2007年10期
3 陈振杰;李满春;刘永学;;基于GIS的桐庐县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4 戴尔阜,傅泽强,祁黄雄,李军;县域农业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1期
5 张文忠;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3期
6 李秀彬;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3期
7 张文忠,刘旺;西方城市居住区位决策与再选择模型的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8 郑思齐,符育明,刘洪玉;利用排序多元Logit模型研究城市居民的居住区位选择[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9 曹子剑;张凤荣;姜广辉;孟繁盈;金明丽;;北京市平谷区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内部结构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10 王婷;周国华;杨延;;衡阳南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布局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文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村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牟昆仑;基于GIS的县域农村居民点遥感信息提取与优化布局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淑英;;英语专业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19期
2 王春岩;;任务型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6期
3 雒保军;;考研焦虑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24期
4 王枫;王茜;庄红平;况成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年12期
5 钱志中;;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4期
6 王晓黎;吴魁;;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唐海英;;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8年03期
8 宋玉娟;;语境对英语语句理解的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年05期
9 张玉松;张鑫;;电影票房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论坛;2009年08期
10 王大江;周刚;温红伟;徐向华;郑宝;侯艳丽;;许昌市城乡居民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倍莹;黄晶;高洪臣;续薇;李永勇;王凯;汪军;闫平;;凝血常规试验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2 张晓雯;;农户对专业合作社依存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等四省408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传亚;秦维昌;宋少娟;亓恒涛;;64层螺旋CT的z轴MTF测定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首届会员大会暨第四届医学影像山东论坛、山东省第16次放射学会议暨山东省第14届医学影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邹颖;武志涛;郑丽敏;丁子娴;续朦;;不同断面下电缆隧道造价及影响因素分析[A];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优秀论文[C];2011年
5 桑立红;梁辰;;我国优秀运动员肺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A];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6 周荣贵;常成利;刘洪君;;城镇干线公路的通行能力与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0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0年
7 蒋建华;;2型糖尿病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李莉萍;盛志华;;徐州市托幼机构3~6岁儿童肥胖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许月卿;崔丽;吴艳芳;田媛;;基于农户调查的大城市郊区农用地投入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池晓玲;吴黎明;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蔡高术;吴树铎;赵朋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分析[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期国内饲料市场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1年
2 周云波;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N];天津日报;2005年
3 陈珞珈 严建文 房耘耘;医改对中医医院的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翁鸣;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N];粮油市场报;2004年
5 区计统局供稿;马尾人:挣的多,花的少[N];海峡时报;2000年
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张连城;通货膨胀周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N];人民日报;2011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翁鸣;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N];粮油市场报;2004年
8 陈珞珈 严建文 房耘耘;医改对中医医院的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9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杨振之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黄葵;乡村聚落景观与乡村旅游规划[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林娜;油价一路走低[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振东;整合与重构[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 岳大鹏;陕北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发展与土壤侵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天飙;大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栖息地选择及种群动态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4 李昊民;生物多样性评价动态指标体系与替代性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郭晓东;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朱炜;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浙北乡村聚落空间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刘玲利;科技资源配置理论与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周会平;种子散布对植物居群空间分布格局和遗传结构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8年
9 谢海军;辽宁省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增长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10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平;苏州市居民亚健康现患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明辉;网络环境下学习满意度、知识掌握及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3 郭敏;我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商学院;2010年
4 郜青云;豫中农民时间分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凤江;天津市某区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6 刘嗣鹤;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7 卫丽华;旅游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大学;2010年
8 蒋竞;北京城市家庭水产品在外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赵琳琳;北京市场个人茶叶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仲雪梅;我国研究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山地—丘陵过渡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2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39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