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迁村并点”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4 00:39
我国农村村庄分布广、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传统的村庄发展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为使农民早日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与效益,感受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魅力,国家在要求大力发展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背景下,适时提出了“迁村并点”政策。迁村并点是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的一项重大改革,对农村的发展及农民的生活方式有着巨大影响。它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但同时一些负面问题也随之产生,因此,必须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以确保迁村并点这一政策更好的推行与发展。 本论文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将迁村并点的情况作了简介,并介绍了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为迁村并点的动因研究,迁村并点符合当前发展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的大潮流,并且推进了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为乡村向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衔接与缓冲作用,有利于从住房、交通、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各方面缩小城乡差距。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迁村并点带来的成果,并村整合了资源与要素,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及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发展,村级组织建设能力也得到...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迁村并点”的简况
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
2“迁村并点”的动因
2.1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阶段
2.1.1 从城乡分化到以城带乡
2.1.2 从城乡对立到城乡一体
2.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驱动
2.2.1 推进小城镇建设
2.2.2 节约土地资源
2.3 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要求
2.3.1 促进资源与要素的合理流动
2.3.2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
2.4.1 整治“空心村”
2.4.2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3“迁村并点”的正面效应分析
3.1 对农村经济的正面效应
3.1.1 村域经济平稳顺畅发展
3.1.2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3.2 对社会民生的正面效应
3.2.1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3.2.2 村民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3.2.3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3 对村级组织的正面效应
3.3.1 村干部素质与积极性的提升
3.3.2 村级组织的运行更加成熟规范
4“迁村并点”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生活方式难以转型
4.1.1 新村生活不能适应
4.1.1.1 “熟人社会”被打破
4.1.1.2 生活成本趋于上升
4.1.2 村落特色遭到中断
4.1.2.1 “乡愁”心绪难寄托
4.1.2.2 乡村文化遭削弱
4.2 新村管理严重滞后
4.2.1 新村管理难度加大
4.2.2 管理人财严重匮乏
4.2.2.1 社区管理人才缺乏
4.2.2.2 公共服务经费不足
4.3 行政力量干预“过度”
4.3.1 土地利益驱使下的强迫命令
4.3.2 错误的政绩观下的急于求成
5“迁村并点”的对策建议
5.1 按内在规律做好并村工作
5.1.1 “迁村并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1.1.1 科学规划,规模适度
5.1.1.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5.1.2 “迁村并点”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5.2 引导农民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5.2.1 推进农民早日实现市民化
5.2.2 创建新的社区文化环境
5.3 强化社区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5.3.1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5.3.2 加强社区管理能力
5.3.3 确保社区发展有资金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4022628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迁村并点”的简况
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创新和不足
2“迁村并点”的动因
2.1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阶段
2.1.1 从城乡分化到以城带乡
2.1.2 从城乡对立到城乡一体
2.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驱动
2.2.1 推进小城镇建设
2.2.2 节约土地资源
2.3 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的要求
2.3.1 促进资源与要素的合理流动
2.3.2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
2.4.1 整治“空心村”
2.4.2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
3“迁村并点”的正面效应分析
3.1 对农村经济的正面效应
3.1.1 村域经济平稳顺畅发展
3.1.2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3.2 对社会民生的正面效应
3.2.1 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3.2.2 村民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3.2.3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3 对村级组织的正面效应
3.3.1 村干部素质与积极性的提升
3.3.2 村级组织的运行更加成熟规范
4“迁村并点”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生活方式难以转型
4.1.1 新村生活不能适应
4.1.1.1 “熟人社会”被打破
4.1.1.2 生活成本趋于上升
4.1.2 村落特色遭到中断
4.1.2.1 “乡愁”心绪难寄托
4.1.2.2 乡村文化遭削弱
4.2 新村管理严重滞后
4.2.1 新村管理难度加大
4.2.2 管理人财严重匮乏
4.2.2.1 社区管理人才缺乏
4.2.2.2 公共服务经费不足
4.3 行政力量干预“过度”
4.3.1 土地利益驱使下的强迫命令
4.3.2 错误的政绩观下的急于求成
5“迁村并点”的对策建议
5.1 按内在规律做好并村工作
5.1.1 “迁村并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1.1.1 科学规划,规模适度
5.1.1.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5.1.2 “迁村并点”是一项长期性工作
5.2 引导农民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5.2.1 推进农民早日实现市民化
5.2.2 创建新的社区文化环境
5.3 强化社区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5.3.1 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5.3.2 加强社区管理能力
5.3.3 确保社区发展有资金
6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4022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dllw/402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