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科技伦理观
本文关键词:论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科技伦理观
【摘要】:科技伦理观的确立与发展是地地道道的工业文明发展的产物。在深入反思工业文明的深刻教训基础上,文章具体探讨了如何确立适应生态文明发展的科技伦理观的可能性、价值基础和践行原则。实际上,实现科技伦理观的"生态转向",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而言,既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又具有发展的方向性意义。
【作者单位】: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技伦理观
【分类号】:B82-057;X2
【正文快照】: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普遍显现,人们对现代科技双刃剑效应的反思与日俱增。这是因为,人类及其文明的发展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而千百年来尤其是工业文明确立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可恢复的严重损害。因此,以生态的观点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德强;;禁止活体角膜移植的学理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吴琼;吴永忠;;基因时代的若干人文反思[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3 张志勇;程卫波;;当代竞技体育本真价值检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4 张德昭,何文模;自然价值论的存在论维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朱葆伟;;关于技术伦理学的几个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周顺波,殷正坤;社会生物学视野中的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李科;;大科学时代科学伦理范式的现实境遇与逻辑转换——从“价值理性”逻辑到“公共理性”逻辑[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高兆明;克隆人技术应用的“能做”与“应做”[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郭玉宇;;基因技术发展背景下对道德人格权的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陈爱华;;未来道德哲学形态的沉思——樊浩《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方法论解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春美;;论基因伦理的存在之基[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2 卢风;;科学主义、生态主义与神秘主义[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丹丹;风险社会背景下科技道德的失范与重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香民;风险社会与我国法律观念的变革[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邹寿长;优雅的生[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方秋明;汉斯·约纳斯的责任伦理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冬;生育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张艳梅;医疗保健公正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谢秀华;工业社会休闲异化批判[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周清林;权利能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伟;;论科技伦理在高校德育中的价值[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美娅;莫岳云;曾慧芳;;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科技伦理问题研究[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曾慧芳;;科技伦理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张力;;科技伦理:理性与人性碰撞下的临界面[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刘金玉;;论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科技伦理范式重建[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郭芝叶;文成伟;;我国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探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董春红;;从科技伦理的开放性审视克隆技术的发展[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王乐;;对现代科技伦理问题的思考[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新建;钟秀珍;蔡蓉;方婷;;论科技伦理道德观的建构和普世化[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戴艳军;;科学技术管理伦理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瑛;谈科技伦理[N];人民日报;2000年
2 王英杰;科技伦理:为谁服务[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关于科技伦理道德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3年
4 张尼 编译;多数人对科技伦理表示担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5 马缨 王奋宇;我国公众的科技伦理现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记者 王光荣;专家学者探讨科技伦理[N];光明日报;2002年
7 记者延宏实习生王婷婷;呼唤科技伦理承担社会责任[N];科技日报;2002年
8 杨德华 蔡孝恒;关注生命科技伦理[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9 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技活动无法脱离科技伦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陈璞;规避科技风险须确立全新科学伦理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程现昆;科技伦理研究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燕;科技伦理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郝富;科技伦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沈娟;科技创新的伦理学思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陈娟;“现代科技伦理问题”的哲学反思[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付琴;论当代科技伦理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茜;论新时期大学生科技伦理观的培养[D];渤海大学;2012年
7 李京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中的科技伦理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郑洪涛;当代我国高校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高岩;类伦理视角下科技伦理观的构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谢卫国;科技伦理辨析[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14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1440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