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修养学说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21:44
本文关键词:孟子修养学说研究
【摘要】:修养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各派各家都做了诸多研究。儒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关于心性修养的学说。孟子作为儒家代表之一,心性修养贯穿其思想的全部。心性论是孟子修养学说的本体论依据,孟子修养学说在性本善、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展开。本文在修养工夫和修养的境界归宿两大方面做了详细论述。孟子修养学说可分为六个次第:“善”、“信”、“美”、“大”、“圣”、“神”,六个次第分为三个阶段的工夫:“下学见性”、“扩而充之”、“化去辙迹”。通过三个阶段的工夫,经过不同的修养次第终至圣人境界。孟子修养学说作为一门实践哲学,其提出了“寡欲”、“存心”、“养气”等具体修养工夫,这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合理继承与发展孟子修养学说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孟子 修养 心性 完美人格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序言9-11
- 第1章 修养的“心性”基础11-18
- 1.1 “心”的界定和概述11-12
- 1.2 “性”的界定和概述12-15
- 1.2.1 人性不同于物性12-13
- 1.2.2 即心善言性善13-15
- 1.3 “心性”与“天”的关系15-18
- 第2章 修养的工夫18-33
- 2.1 下学见性19-23
- 2.1.1 求其放心19-21
- 2.1.2 寡欲以存心21-23
- 2.2 充而扩之23-29
- 2.2.1 充其四端23-25
- 2.2.2 养浩然之气25-29
- 2.3 化去辙迹29-33
- 2.3.1 尽心与知性30-31
- 2.3.2 知天与事天31-33
- 第3章 修养的境界归宿——圣人33-40
- 3.1 诚33-35
- 3.2 圣有全德35-37
- 3.2.1 仁35-36
- 3.2.2 智36-37
- 3.3 以时出之37-40
- 第4章 孟子修养学说的意义40-44
- 4.1 完美人格可以塑造40-41
- 4.2 重视完美人格的塑造41-42
- 4.3 完美人格如何塑造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48
本文编号:1033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3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