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客家古邑家训文化对“四德”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0-15 03:28

  本文关键词:客家古邑家训文化对“四德”建设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客家古邑 家训文化 “四德”建设 教化之道 示范


【摘要】: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基本内容的"四德"建设,其之于今天,更加凸显基础性、现实性和紧迫性的重要作用。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古邑家训,其教化理论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伦理宝库里的智慧精华,其要旨在于训以育人、养德、治家、担当,是当今实施"四德"建设古为今用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客家古邑家训内涵"四德"的传承及其生活实践采用了奖惩结合、情法并用、寓家于族、祀学合一、榜样示范等多途径和多形式的草根教育和传播方式,讲好了客家家庭家族的人物故事,形成了一套独具民系特色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教育体系。其教化之道,无论对当下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构建,抑或是个人美德、职业道德的修成,都具有独到和特殊的教育作用,可以示范。
【作者单位】: 河源市社科联;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关键词】客家古邑 家训文化 “四德”建设 教化之道 示范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地方历史文化特色项目“客家古邑家训研究与传承”(项目编号:GD14DL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B823.1;D64
【正文快照】: 一、前言中华民族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和文明古国。自古以来,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四德”建设始终贯穿各个朝代的兴衰发展,参与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其涵育和教化更是每个朝代执政者的重要命题和兴邦基石,也是维系社稷稳定和进步发展的重要人文利器,所谓民厚国兴。古之“四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邱远;;客家古邑家训的人生智慧[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管思燕;邱远;姚志强;;品鉴客家古邑家训文化的“四道”之光[J];文化学刊;201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止斋;;毛笔的选用[J];青少年书法;2011年13期

2 程建中;庄新民;;毛颖之技甲天下[J];中国文化遗产;2006年06期

3 张书;;“五伦”观念的历史考察[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9期

4 半夏;;女人的指标:“四德”“七出”及其他[J];博览群书;2008年03期

5 王秋雷;李兴华;;论中国古代陶之“四德”观——读唐代欧阳詹《陶器铭》(并序)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6 韩幸幸;;毛笔的“四德”[J];老年教育(书画艺术);2009年02期

7 覃筱曼;;柏拉图的“四德说”和孟子的“四德说”之比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8 钟小明;;朱熹哲学中的“仁包四德”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9 金帆;;遥远的果园[J];飞天;2002年09期

10 阮超群;陈选华;;孟子“四德”对当今德育工作的启迪[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秀芬;;我国道德建设的创新实践和成功模式——从山东莱州市“四德工程”的典型经验看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公喜;;“三纲五常”向“四德五伦”结构性转变的伦理需求(初稿)[A];朱子学与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赵磊 王慧;鱼台县合力推进“四德工程”建设[N];济宁日报;2010年

2 记者 赵达;巨野交通:“四德工程”结硕果[N];光明日报;2012年

3 邓有峰 丛清洁;昌乐“四德”建设凝聚发展正能量[N];潍坊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邵明红 通讯员 李娜;长清“四德工程”融入群众生活[N];济南日报;2013年

5 本报通讯员 武云飞 张宗磊;“四德”花香一座城[N];济宁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徐锦庚 刘成友;四德建设托起道德高地[N];人民日报;2014年

7 魏莹;经济开发区多形式推进“四德工程”建设[N];固原日报;2008年

8 吕宏伟 张建;莱钢型钢厂2008年“四德”教育活动见成效[N];中国冶金报;2009年

9 通讯员 恩标 红民 东升 记者 臧宾;东明加强干部职工“四德”建设[N];菏泽日报;2010年

10 赵瑞雪 金鑫;践行四德 淄博在行动[N];淄博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1034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34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2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