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世商人伦理对儒家思想的吸纳与扬弃
本文关键词:日本近世商人伦理对儒家思想的吸纳与扬弃
更多相关文章: 近世町人 商人伦理 儒家思想 “《论语》加算盘” 近代化
【摘要】:日本社会发展史和伦理思想史表明,日本近世商人伦理的建构及其对于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促动作用,得益于对儒家思想的吸纳、活用和扬弃。近世町人(商工)伦理对儒家思想的理性扬弃,不仅为日本近代伦理价值观建构发挥了媒介、桥梁乃至精神动力作用,而且为以涩泽荣一"《论语》加算盘"为代表的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商企伦理的成功建构起到了奠基作用。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日本语言文化系;School
【关键词】: 近世町人 商人伦理 儒家思想 “《论语》加算盘” 近代化
【分类号】:B82-091
【正文快照】: 一、引言[见英文版第52页,下同] 东亚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史表明,日本不仅较之中国率先实现了近代化和现代化,而且在其泡沫经济崩溃后20多年的今天,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的地位,人均国民产值是中国的5倍,在汤森路透评选出的《2015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单里日本以40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伯生;儒家思想对军队负面影响的透视[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2 程志华;儒家自省思想管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3 杨帆;现代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评戢斗勇先生《儒家经济伦理精华》[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12期
4 沈慧芳;儒家诚信的内容及其改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翁珠琴;;儒家生死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张吉生;;儒家修养理论对我国治国思想的双重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淑春;;论儒家孝道的生理基础与伦理价值[J];前沿;2010年08期
8 文吉昌;;儒家思想对个人修身的现实意义[J];今日南国(中旬刊);2010年04期
9 李虹;;中日儒家思想之忠孝观[J];三峡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10 赵雅玄;;百姓生活中所蕴涵的儒家“孝”伦理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治平;;儒家责己与责人的道德要求[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之一;;儒家思想不是市场经济的绊脚石[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3 曹瑛;;儒家孝悌之道对传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罗江文;;由古文字谈儒家忠孝观[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周倩;;从义利观念看儒家的经济观[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升平;郑琼现;;儒家义利观内涵辨正[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7 东方朔;;生态的道德观——儒家与基督教生态伦理的一个宏观比较[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吴硕;;浅论陈衍的儒家思想——读陈衍的《伦理讲义》[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9 陈坚;;“父父子子”——论儒家的纯粹父子关系[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10 汤恩佳;;论儒家诚信道德的现实意义[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崇防 董学清;儒家思想:对“失礼”世界的一剂良药?[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覃俏丽;儒家的义利观及其价值[N];学习时报;2006年
3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董毅然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刘清平:;信奉儒家思想更易滋生腐败?[N];北京科技报;2004年
4 曾振宇;儒家“孝”伦理价值观的特点和未来走向[N];济宁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谢颖;学者热议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实习生 姚好;“仁”:21世纪的重要价值[N];深圳商报;2013年
7 清华大学教授 钱逊;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儒学的价值[N];社会科学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牛磊;儒家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2 赵雅玄;百姓生活中所蕴涵的儒家“孝”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爱华;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和现代意义阐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钱菁;儒家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D];山西大学;2009年
5 聂希;夫妇与朋友[D];西北大学;2010年
6 夏天晟;孔门弟子与儒家孝学说的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7 檀茜;道德心灵的外显[D];中南大学;2012年
8 李光杰;唐代家训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洋;试论儒、伊“忠孝观”之差异与融合[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388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38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