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伦理关怀
本文关键词:论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伦理关怀
【摘要】:伦理关怀立足于人的真实需要和生存状况,在尊重人价值的理念基础上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促进人的发展,是一种具有道德价值的情感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实践。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之"弱势",主要表现为物质贫困、权利贫困、能力贫困,需要"名副其实"、"有的放矢"、"雪中送炭"、"细致入微"的伦理关怀。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五个方面:通过社会救助满足弱势群体的物质需要;凝聚社会力量关心弱势群体的情感需要;运用心理疏导调节弱势群体的不良社会心态;实施教育支持提高弱势群体的竞争能力;依靠制度关怀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实现。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淮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弱势群体 伦理关怀 路径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中国传统伦理学视阈的弱势群体问题研究》(12YJC720021)
【分类号】:B82-05
【正文快照】: 当前,弱势群体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和政府所关注及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从2002年朱昒基总理提出的对于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到2012年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伦理关怀和服务”,再到2013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渐进式地反映了中国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2 李翔;杨义芹;;和谐社会心态与幸福生活探析[J];齐鲁学刊;2013年06期
3 陈丰;;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及对策[J];齐鲁学刊;2014年02期
4 郑杭生,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肖霞;贾爽爽;;论我国农村社会公正氛围的塑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杜亚娜;;“三农”遭社会排斥的产生根源及应对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4 郭淑新;;慧远的“因果报应”论新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秦莉;;从社会排斥视角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8期
6 聂早早,陈建华;发展公民基本权利:中国宪政建设的目标取向[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周晓桂;;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和谐因素及其消解[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肖立斌;;道德信仰及其特点[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宋新雅;;“德福矛盾”问题的解析[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10 刘伟,黄桂田,李绍荣;关于我国转轨期所有制变化的历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姜裕富;;论公务员忠诚义务与行政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拥军;刘雪斌;韦霏;;中国法理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5 许建明;刘伟平;;制度性腐败的政治学[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7 郭芝叶;文成伟;;我国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探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8 席酉民;王亚刚;;和谐社会秩序形成机制的系统分析——和谐管理理论的启示和价值[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商原李刚;;论儒道互补的和谐社会理念[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10 庞俊来;;技术与伦理的和谐与悖结[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林俊文;两岸人寿保险公司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沈焱;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周帆;社会性弱势群体体育权利保护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状;关于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法律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盛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彭本超;论美国的财政民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艳丽;中国经济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朱珊;变个人所得税法为家庭成员平均所得税法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建立和完善城市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建议[J];北京观察;2002年03期
2 钱广荣;;和谐心态: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兼论道德教育创新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7年02期
3 万俊人;;什么是幸福[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4 高坂健次,李为;从社会阶层看战后日本社会变动——当代社会结构变化分析的一种方法[J];东南学术;2000年02期
5 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6 伊莎贝拉·格伦伯格;人人有工作:社会发展峰会之后我们学会了什么?[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年04期
7 黄骏;;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重使命[J];道德与文明;2013年04期
8 关信平;全球经济竞争与社会政策发展——兼析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社会政策面临的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9 唐钧;;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10 关信平;社会政策发展的国际趋势及我国社会政策的转型[J];江海学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艳华;何昱;;马克思国家与社会关系思想的伦理关怀意蕴[J];道德与文明;2009年01期
2 李俊奎;梁德友;;论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的几个理论问题:概念、维度与依据[J];社会科学辑刊;2009年03期
3 梁德友;傅瑞林;;论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中的人道主义原则[J];学理论;2009年32期
4 皮湘林;;老年闲暇的伦理关怀[J];伦理学研究;2010年05期
5 张居永;;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述评[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6 唐凯麟;张静;;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养老的伦理关怀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7 陈芬;网络技术的伦理问题与伦理关怀[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龚会莲;论制度设计的伦理关怀[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9 葛晨虹;伦理关怀与社区管理[J];伦理学研究;2005年01期
10 孟凡平;;伦理关怀:弱势群体问题的现代视角[J];齐鲁学刊;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肖文;;构建和谐社区需注重伦理关怀[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晓刚;迟到的伦理关怀[N];中国摄影报;2014年
2 梁德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以公共政策激发弱势群体潜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赵继伦;在伦理关怀中构建和谐社会[N];吉林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尹建新;儿童国际收养伦理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婷;论弱势群体的制度伦理关怀[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庆;论伦理关怀及其在社会管理中的实现路径[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3 项紫葳;我国“失独者”群体伦理关怀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4 王晓峰;农村老年弱势群体伦理关怀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慧;城市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伟旭;新生社会群体“蚁族”的伦理问题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余艳婷;留守儿童现象的伦理思考[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8 王娟;论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邵丹妮;家长对家庭作业管理的伦理关怀智慧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10 孟凡平;伦理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55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55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