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孝心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17:12

  本文关键词:孝心理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孝心 孝行


【摘要】:重视孝道是中国人重要的心理与行为之一。文章先从理论分析孝的内涵、孝的分类、表征以及行孝的特点,阐释了孝心理的复杂内容。然后分析了孝心理的形成以及运行机制,包括内在运行机制和外在运行机制。最后,细致分析了孝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影响,从而更好地帮助人们了解孝的利弊。 实证研究方面,通过问卷法探索了当代中国的孝心理的现状,发现当代中国人依旧重视孝道、总体尽孝情况良好,同时中国人持肯定态度和否定态度的孝道和传统孝道有较大差异,更具时代性。随着社会发展,行孝出现了两难情境,通过访谈法及问卷法探索了当代大学生关于传宗、继志和奉养三种孝道困境的解决模式,发现在传宗和奉养上,被试多采取兼容并蓄的模式,在继志上多采取功利主义模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兄弟姐妹数对孝道困境解决模式有显著的影响效果。
【关键词】: 孝心 孝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前言7-15
  • 1.1 选题缘由7-9
  • 1.1.1 理论意义8
  • 1.1.2 实践意义8-9
  • 1.2 研究现状9-13
  • 1.2.1 台湾心理学界的研究成果9-11
  • 1.2.2 内地有关孝心理的研究成果11-13
  • 1.3 研究方法13
  • 1.4 主要内容13-15
  • 2 孝的内涵、分类、表征、特点15-36
  • 2.1 孝的内涵15-17
  • 2.1.1 孝的内涵:文字学的解释15-16
  • 2.1.2 孝的内涵:心理学的解释16-17
  • 2.2 孝的分类17-19
  • 2.2.1 动机取向的孝:“有孝亲之心,即有孝道之理”17-18
  • 2.2.2 效果取向的孝:“孝,利亲也”18-19
  • 2.3 孝的表征19-31
  • 2.3.1 孝心19-20
  • 2.3.2 孝行20-31
  • 2.4 行孝的特点31-36
  • 2.4.1 行孝的等级性31-33
  • 2.4.2 行孝的阶段性33-34
  • 2.4.3 行孝的及时性34-36
  • 3 孝心理的形成与运行机制36-52
  • 3.1 孝心理的形成36-39
  • 3.1.1 孝的自然本能说:“父子之道,天性也”36-37
  • 3.1.2 孝的社会学习说:“孝子之道,礼义之文理也”37-38
  • 3.1.3 孝的混合论:“孝弟之行,虽曰天性,岂不赖有教化哉”38-39
  • 3.2 孝的运行机制39-52
  • 3.2.1 孝心理的内在运行机制40-42
  • 3.2.2 孝心理的外在运行机制42-52
  • 4 孝的功能52-70
  • 4.1 孝的积极功能52-57
  • 4.1.1 促进和谐52-55
  • 4.1.2 促进个体完成自我实现55-57
  • 4.1.3 孕育了秦汉以后的中国文化精神57
  • 4.2 异化孝道的消极功能57-70
  • 4.2.1 增强了虚伪道德57-58
  • 4.2.2 形成保守心理58-60
  • 4.2.3 导致独立人格的丢失60-62
  • 4.2.4 造成男尊女卑的现象62-63
  • 4.2.5 致使婚恋中爱情的缺失63-64
  • 4.2.6 滋生迷信心理64-65
  • 4.2.7 扭曲生命价值65-67
  • 4.2.8 形成权威人格67-70
  • 5 孝心理的现状研究70-77
  • 5.1 研究被试70
  • 5.2 研究工具70-71
  • 5.3 研究程序71
  • 5.4 研究结果71-73
  • 5.5 分析讨论73-76
  • 5.6 结论76-77
  • 6 孝的两难困境及解决方式77-87
  • 6.1 孝的两难困境77-78
  • 6.2 孝的两难困境的解决模式78-79
  • 6.3 两难情境解决模式的调查研究79-87
  • 6.3.1 研究被试79
  • 6.3.2 研究工具79-80
  • 6.3.3 研究程序80
  • 6.3.4 数据处理80
  • 6.3.5 结果与讨论80-86
  • 6.3.6 结论86-87
  • 7 总讨论87-89
  • 8 总结论89-90
  • 9 研究创新、不足及展望90-92
  • 9.1 研究创新90
  • 9.2 研究不足90
  • 9.3 研究展望90-92
  • 参考文献92-96
  • 附录96-101
  • 致谢1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雪峰;;陈济棠主粤时期广东中小学的读经运动[J];岭南文史;2008年03期

2 于省吾;;略论图腾与宗教起源和夏商图腾[J];历史研究;1959年11期

3 李蓁;;男女平等与社会和谐[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邓希泉,风笑天;城市居民孝道态度与行为的代际比较[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3期

5 李彩娜;邱莎莎;王文霞;;大学生自主性与社会适应[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06期

6 宋红梅,沈家宏,李保务,向秀珠;大学生双亲受教育程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4年09期



本文编号:1056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56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5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