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孝”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新空间——整合与超越
本文关键词:论“孝”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新空间——整合与超越
【摘要】:孝道自古具有维护家庭年长者权威和成员间融洽相处的作用,且被认作是"诸德之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伦理基础;因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曾具有的政治色彩和社会矫正功能自然成为伦理学与政治学关注的对象,但孝道的"弥散性"和"基础性"特点使得它没有局限在某个学科的研究视域之内。近年来,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趋势使得孝道研究的领域和价值诉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心理学的视角考察孝道,了解孝道态度变迁情况、孝道态度年龄与地区等差异情况、孝道态度与心理因素的关系、孝道态度的改变、能否通过孝道教育改善人们心理和行为等系列问题,使心理学成为孝道研究、学科整合趋势的主线,探求其在中国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独特影响作用,发掘孝道对于道德失范行为以及一些心理问题的矫治潜力。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学工处;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学工处;
【关键词】: 孝 心理学 整合 超越
【基金】:江苏省苏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重点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SBXLKTYJ13009)
【分类号】:B823.1
【正文快照】: 一、引言当我们谈及“孝”这一问题时,或许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到“百善孝为先”、“披麻戴孝”等等,更有甚者,把它直接等同于封建糟粕。其实,对于“孝道”的定位至今仍然是很困难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面性:永恒性与封建性。前者主要是指孝道是亲子关系中最重要的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查昌国;论春秋之“孝”非尊亲[J];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4期
2 季庆阳;;近十年中国大陆孝文化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03期
3 张立鹏;;孝道双元模型理论之心理学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08期
4 金灿灿;邹泓;余益兵;;中学生孝道信念的特点及其与亲子依恋和人际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6期
5 张坤,张文新;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6 林崇德,俞国良;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过程和道路[J];心理科学;1996年04期
7 李启明;徐海燕;;大学生心理传统性及现代性、人格特质与双元孝道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向安强;李利坚;郑庭义;李思思;;传统孝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3 孙宏恩;;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秦佩;王永健;;古代小说戏曲中由“孝”引发的悲剧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赵锦;;“五四”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6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廖小平;论伦理关系的代际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崔景贵;文化学视野中的我国心理教育本土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10 段塔丽;;和谐社会视域下家庭建设的路径选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贾雪丽;;论当代中国大学生“孝”德教育[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吕厚超;严洁;;职业价值观的心理维度与问卷编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张宝林;;论中国高校心理咨询的本土化[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5 曹瑛;;儒家孝悌之道对传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施晔;施晖;;s泄缁幛摔堡搿感ⅰ埂毡兢趣伪葟[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军;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小芳;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侣娟;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立刚;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孝道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陈天e
本文编号:1070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70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