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有仁”的道德意蕴——宰我“井有仁”之问发微
本文关键词:“井有仁”的道德意蕴——宰我“井有仁”之问发微
【摘要】:《论语》宰我问"井有仁"一章,向来被注释者作为宰我德行不足的标志,认为他对仁德的信心不足,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但通过疏解问答本身可以发现,孔子对于问题的转换,并没有直接否定宰我的问题本身,而是试图用一种行为方式的选择去消弭宰我所提的问题。由此分析可以看出,宰我的问题本身并非没有意义,而是试图用一种极端的情境表达现实行为动机的复杂性,表现出人性内在挣扎对于行为的真实影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现实中,宰我的问题都仍然颇具思考意义。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思政部;
【关键词】: 宰我 井有仁 仁者 君子
【分类号】:B82-056
【正文快照】: 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作品,《论语》是后学对“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闻于夫子之语”(《汉书·艺文志》)的集纂,因而,它并非对某个问题的集中、系统论说,而是各种不同情境对话的杂糅。其中,孔子教导弟子时的问答、对话,构成了今天面对《论语》中孔门师弟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向红;;“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陆晓华;论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训诂方法及特点[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毛红星;;析论传统娱乐文化开发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及其前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孟淑媛;;孔子“天命观”的现代阐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许卫刚;陈林;;“善”与“仁”: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思想的共通之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黄勇;;道德动机的两种观念:孔孟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苏启敏;;明清之际实学的课程知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8 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全体辅导员;;华侨大学90后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9 张爱华;张有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7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常春;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的公平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肖劲舟;马克思和谐理论视角下中道思想的当代价值[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05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70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