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荀子的孝道观
本文关键词:略论荀子的孝道观
【摘要】:根据当时社会形势的变化,荀子主张用"礼义"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继承孔子、孟子孝道理论的基础上,荀子更加重视遵礼从道。在父子关系上,他推崇"从义不从父"。在君臣关系上,他推崇"从道不从君"。
【作者单位】: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关键词】: 荀子 礼义 孝道 人性
【基金】: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重点课题“自媒体时代高职思政课自主学习模式研究”(2013SZXM122)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课题“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研究”(2013yjjyxm14)
【分类号】:B222.6;B823.1
【正文快照】: 荀况,世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其著述收入《荀子》。荀子“论学论治皆以礼为宗”(《荀子集解·王先谦序》[1]),“孝”在其思想中居于从属地位。荀子对孝道的论述主要集中于《礼论》《性恶》《大略》和《子道》等篇章。荀子对孔子、孟子的孝道思想进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慧;;文化软实力视野中的“礼义之邦”国家形象[J];齐鲁学刊;2012年01期
2 樊婧,王引兰;礼义廉耻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意义[J];管子学刊;1997年02期
3 王秀臣;;“礼义”的发现与《孔子诗论》的理论来源[J];江海学刊;2006年06期
4 邓杰;;“忠孝礼义”研究的价值与传播问题[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李兴春;;礼义侠[J];故事世界;2013年15期
6 韩韧;;我是中国小公民[J];儿童音乐;2002年10期
7 万本根;蔡方鹿;;弘扬易经之道的优秀传统,恢复中华礼义之邦[J];孔学研究;2000年00期
8 包爱军;荀况论声乐与礼义、天道的关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包利民;礼义差等与契约平等──有关分配正义的政治伦理思想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3期
10 万斌生;王安石"礼义治国"的思想与实践[J];抚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禹志兰;崔建国;;礼义廉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应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万本根;蔡方鹿;;弘扬易经之道的优秀传统,恢复中华礼义之邦[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习应玄;;智者不惑[A];孔学研究(第十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中生;;《荀子》“法正之治”考辨[A];东方丛刊(1994年第3、4辑 总第十辑)[C];1994年
5 夏云选;;弘武德精神,创跆拳道特色校[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6 周秉高;;儒家礼教注重实践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陈正夫;何植靖;;朱熹与传统文化[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8 东方朔;;善何以可能——论荀子的“性恶”理论[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林宏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荀子“心与道”关系片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能宪;“礼义之邦”与“礼仪之邦”考辨[N];太原日报;2013年
2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员 文学博士 王能宪;岂止一字之差[N];光明日报;2012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冯玉军 余钊飞;不法先王,不是礼义[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姚伟钧 王希辉;礼义之蛋[N];光明日报;2013年
5 张学宽;当委员是荣誉更是责任[N];各界导报;2006年
6 冯念学;法律人的“礼义廉耻”[N];法制日报;2013年
7 张同廷;兼有公正的清廉才是好公仆[N];临汾日报;2006年
8 秋风;大国崛起的“软力量”[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辨荣耻 促和谐[N];湖北日报;2006年
10 郎振勇;礼义派出所“量体裁衣”打造贴身式服务[N];太行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启发;礼义新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乔安水;荀子礼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林;论荀子之“心”的二重涵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朱文典;荀子正义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龚彦萍;荀子的性恶论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4 邓亚兵;荀子心论的伦理学意涵[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杨秋泓;人伦等第在荀子分之概念中的意义[D];复旦大学;2009年
6 刘琦;荀子之“礼”的哲学诠释[D];西藏民族学院;2010年
7 蒋瑞;荀子的君相观[D];南京大学;2011年
8 程赛杰;论荀子的教化思想[D];南昌大学;2005年
9 顾玉萍;荀子性论之内容及性恶界定的目的[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唐复秋;试论荀子的“礼法”思想[D];苏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71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7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