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的分类与道德价值导向
本文关键词:慈善的分类与道德价值导向
更多相关文章: 慈善 慈善动机 纯粹的慈善 功利倾向的慈善 道德价值导向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计划慈善体制被打破,慈善呈现出自由而多元的特点。中国现实社会中存在两类慈善:一是纯粹的慈善,二是带有功利倾向的慈善。为了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既能坚守慈善的伦理本质,又能更好地获取发展的动力,须要对我国慈善事业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类型的慈善,要运用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引导方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固守慈善的伦理本质,倡导纯粹的慈善理念;强化企业家的责任意识,提升企业慈善的道德境界;重视慈善法律法规建设,保障慈善走向法治轨道。
【作者单位】: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部;
【关键词】: 慈善 慈善动机 纯粹的慈善 功利倾向的慈善 道德价值导向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慈善伦理的文化血脉与价值导向”(14BZX101)成果之一
【分类号】:B824;D632.9
【正文快照】: 慈善作为第三种分配方式,在缩小贫富差距、推动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前,企业和企业家慈善作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带有功利性的慈善动机引起公众的广泛质疑,人们不断质疑企业和企业家慈善行为的正当性。如何在坚守慈善伦理本质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中之;;当代中国慈善伦理的理想与现实[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李韬;慈善基金会缘何兴盛于美国[J];美国研究;2005年03期
3 石国亮;;倡导和培育内在驱动的利他导向的慈善动机——兼论“慈善不问动机”的片面性[J];理论与改革;2015年02期
4 何莉君;;美国20世纪现代私募基金会的诞生及其创建者的慈善观——研读洛克菲勒、卡耐基及罗森华德[J];中国非营利评论;2011年02期
5 周秋光;王猛;;当代中国慈善发展转型中的抉择[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6 蔡宁;沈奇泰松;吴结兵;;经济理性、社会契约与制度规范:企业慈善动机问题研究综述与扩展[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秀君;;近年来民国慈善事业史研究述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2 党洁;;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与抗战时期难童救济[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孙丽萍;;以荣辱观为起点构建社会道德体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罗国亮;;新中国减灾60年[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5 姜燕;;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的社会学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李静;;基于制度文化的视角:慈善发展之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罗芬;;关于美国基金会的研究综述[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巨永明;冯晓娟;;国内学界关于美国基金会研究述评[J];沧桑;2007年04期
9 刘森;;建国后政府对慈善事业的认识及实践考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王春;颜素珍;;“二次哺乳”:慈善参与主体关系的新解读——以N市慈善总会为个案[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绿;;论平民慈善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与对策——基于温州的调查和思考[A];“关注省情民意、促进社会和谐”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李丰团;索建宏;;基于契约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解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浒;;“丁戊奇荒”对江南的冲击及地方社会之反应——兼论光绪二年江南士绅苏北赈灾行动的性质[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4 王春;;我国慈善组织“二次哺乳”现象解读——基于中美慈善的比较研究[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5 沈华;;私有共享观视角下的东西方慈善观之比较[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6 曾桂林;;殊途同归 善与人同:张謇与熊希龄的慈善事业之比较[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7 王海艳;;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慈善思想、活动的影响[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8 陈枫;;论中国佛教中的修善功德观[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9 舒伟;林斌;林东杰;;内部控制与非营利组织运营效率——来自中国慈善基金会的实证研究[A];两岸四地会计准则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谢永刚;李岳琴;高建国;;灾后重建的“中国模式”研究[A];2011-2012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洁;大学捐赠基金运作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皓白;社会创业动机、机会识别与决策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黄靖;企业慈善捐赠行为与税收政策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韩颖;1978年以来中国救灾捐赠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孙志丽;民国时期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明华;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D];复旦大学;2010年
9 潘奇;企业慈善捐赠的形成机制及其价值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荆杰;近代中国东北慈善救济事业研究(1861-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良亮;我国非营利基金会发展模式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金佳卉;我国慈善组织法律规制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岳楠;儒家仁爱观与我国公民的慈善意识养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雪峰;山东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刘子贺;我国企业慈善行为的伦理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郭小娟;《忍经》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李慧;我国民间基金会发展困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韩宝磊;我国慈善组织筹资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文丽;当代大学生慈善价值观的培育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企业的社会契约——一个新的企业行为规范研究框架[J];财经研究;2003年10期
2 周秋光;孙中民;;政府在培育社会慈善理念方面的作用与责任研究[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3 田志龙,贺远琼,高海涛;中国企业非市场策略与行为研究——对海尔、中国宝洁、新希望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4 金立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6期
5 周延风;罗文恩;肖文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响应——消费者个人特征和价格信号的调节[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3期
6 高勇强;陈亚静;张云均;;“红领巾”还是“绿领巾”:民营企业慈善捐赠动机研究[J];管理世界;2012年08期
7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思想渊源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8 靳环宇;;发展慈善事业应注意的几个理论问题[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范志海;成为有效率的组织——市场经济条件下慈善基金会发展趋势[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2期
10 周中之;;伦理学视阈中的当代中国慈善事业[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10808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8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