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先秦儒家礼制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发布时间:2017-10-23 15:49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礼制伦理及其现代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 礼制 礼制伦理 道德 法治


【摘要】:面对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先秦儒家传承周礼并加以改良和创新,对"礼"作出了新的解释,将人性作为礼制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重的礼制伦理。"援仁入礼"、"为政以德"、和"隆礼重法"是先秦礼制伦理的三方面特征。先秦儒家礼制伦理中蕴含的权利与责任相统一、亲民政治伦理和法律的内在道德性等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伦理学会;
【关键词】礼制 礼制伦理 道德 法治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一、礼与礼制“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夏、商、周三代就各有其“礼”文化,周代的礼制文化已相当完备,至先秦时,儒家在传承周礼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创新,对“礼”做出了新的解释,丰富了“礼”文化的内涵,重构了礼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礼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权威得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春晨;;历史主义人权观与应用伦理学研究[J];道德与文明;2015年01期

2 万俊人;儒家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化向度[J];社会科学家;1999年04期

3 王杰;顾建军;;早期儒家“礼”文化内涵的嬗变[J];哲学动态;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会斌;儒家文化语境下的中国企业文化变革[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陈芳;;先秦儒学孝道观的现实启示[J];船山学刊;2007年01期

3 温志波;段荣;;网络化与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刘岩峰;齐晓亮;;礼治:从文本到习俗——乡土社会中“礼”文化的社会功能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5 李娟;;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网络道德问题刍议[J];时代教育;2013年09期

6 李玉叶;;从《论语》中的成语看儒家文化之“仁”[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年02期

7 林楠;;传统美德的时代承接如何可能[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6期

8 史婷婷;;论儒家伦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塑造[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年04期

9 段荣;;论信息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10 史婷婷;;论儒家伦理对网络失范的疏解[J];兰州学刊;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2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桂梅;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5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袁丹丹;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与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丽琦;伦理道德:社会资源与道德制度建构[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宏;《大学》的理想人格诉求[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苏;从传统走向现代[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梁锋;中西诚实信用原则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6 王正银;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夫妻伦理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7 梅晓焰;传统贞德观的现代嬗变[D];苏州大学;2010年

8 贺士莹;基于儒学伦理思想的信息伦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彭丽冰;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伊冯娜·唐德斯;黄觉;;文化多样性和人权能完美结合吗[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1年01期

2 梅珍生;论孟子的礼学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吴成国;论孔、孟、荀礼的起源观[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都兰军;试析先秦儒家对礼的合法性基础的重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永生;先秦儒家价值观探析[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陈川雄;论先秦儒家的生命价值观[J];孔子研究;2001年05期

3 叶金宝;先秦儒家主体性的高扬与失落[J];学术研究;2001年08期

4 贾沛若;先秦儒家文化及其道德规范的发展历程[J];文史杂志;2001年03期

5 施炎平;先秦儒家智慧观念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马粼;浅议先秦儒家孝道观与厚葬陋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朱人求;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研究述评[J];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李广辉,余小满;试论先秦儒家的犯罪学思想[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9 张慧;试论先秦儒家的礼乐观[J];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10 马育良;先秦儒家性情论及其相关理念的现代抉发[J];皖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先秦儒家的消费经济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杰;赵东玉;;鸟兽不可与同群——先秦儒家视野中的人兽之别[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燕国材;;先秦儒家的学习理论[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5 李畅友;;先秦儒家人生学说的启示——关于中华民族文化素质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周宏;;先秦儒家天人学说中的交互主体思想探析[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章立明;;试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向现代经济伦理转换的可能性[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周山;;先秦儒家关于道德品性的思考[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倩;;中华生态文明的原初典范——先秦儒家生态哲学论析[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3年

10 马元良;;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智慧[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树华;先秦儒家的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3 李孝纯;浅谈先秦儒家的学习观[N];学习时报;2002年

4 吉林大学 吴树勤;先秦儒家丧礼的功能与实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东师大哲学系教授 顾红亮;简评《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N];光明日报;2010年

6 明辉;教化始于刑罚前 先秦儒家法律观[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关健英 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从税赋讨论看先秦儒家的民生关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欧阳祯人;郭店儒简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张孝进;文史贯通与儒者风范[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丽丽;先秦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迎华;先秦儒家生死观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4 韩章勇;先秦儒家德寿思想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米继军;先秦儒家中庸之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张瑞雪;秩序与人:先秦儒家法思想新论[D];西北大学;2006年

7 张杰;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8 郭振香;先秦儒家情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陈继红;“分”与伦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岗;先秦儒家人生价值观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2 师丽;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河北大学;2008年

3 毕建志;先秦儒家君子德性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晨;先秦儒家宽仁思想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葛岚;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唐超;先秦儒家人才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7 彭菊玲;先秦儒家礼育与现代德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郁万彩;先秦儒家文化的人文关怀[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涂爱荣;先秦儒家德政思想的现实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10 胡泊;论先秦儒家贵“生”重“死”的生命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4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084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