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模仿验证的道德评价理论——对功利主义理论缺陷的弥补
本文关键词:普遍模仿验证的道德评价理论——对功利主义理论缺陷的弥补
【摘要】:普遍模仿验证的基本理念,即"行为本身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通过结果的好坏才可能判断行为的对与错"与后果主义相一致。普遍模仿验证的根本特征,即"变单个行为的后果分析为行为集合的后果分析"能够弥补功利主义在"快乐主义"、"行为目的论"与"效益目的论"上的缺陷。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普遍模仿验证 道德评价 后果主义 功利主义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恢复性司法与儒家伦理”;项目编号:14FXX028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创新实践项目“后果主义权利(权力)分析模型及其部门法应用”;项目编号:2014BSCX04
【分类号】:B82-064
【正文快照】: ——对功利主义理论缺陷的弥补一、普遍模仿验证的含义普遍模仿验证是一种判断行为、政策、权利、权力甚至价值是否正确或合理的检验方法。普遍模仿验证的基本含义表述为:“假定存在一个通用的博弈语境,在其中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且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学习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浩,曾月郁;对道德评价依据的再认识[J];求实;2002年S1期
2 梁尔照;道德评价模式新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易俊忠;;浅谈网络时代的道德评价[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11期
4 裴秀芳;;盲童道德评价的实验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9年03期
5 刘亚政;道德评价论纲[J];理论探讨;1994年05期
6 王德春;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理论观点述要(一)[J];冶金政工研究;1994年05期
7 南文健;改革中的道德评价问题[J];发展论坛;1995年05期
8 杨克俭;论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评价的特点和趋向[J];东岳论丛;1995年01期
9 韩东屏;试论道德评价的标准与技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10 盖新爱,冯海龙;浅析新时期的道德评价[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姜晓梅;;道德评价的多维视角——兼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紧迫性和科学性[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卞桂平;;试析道德评价的现实问题及其疏解[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高菊;;科学自由与道德评价[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臧燕红;傅根跃;;爱国主义背景下大学生对说谎和说真话的道德评价与行为抉择[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章永生;李春山;;中学生道德评价的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8 凌娟芸;朱逸华;邵渭溟;郭英;;幼儿文明礼貌道德评价的调查研究[A];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志刚;对贪官的道德评价宜有宏观视野[N];检察日报;2007年
2 钱逊;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是不可取代的[N];人民政协报;2003年
3 李鲁平;文学道德评价的呼唤与回归[N];文艺报;2006年
4 郑励志(台盟);道德评价基本标准要人性化[N];联合时报;2012年
5 本报评论员 唐彬;现代社会须发展多元道德评价体系[N];东莞日报;2009年
6 刘昊;全市小学开始推广道德评价方案[N];北京日报;2005年
7 张法利;开展文明信用创评的探索与思考[N];德州日报;2006年
8 徐岫茹;不要对心理障碍者进行道德评价[N];中国医药报;2000年
9 通讯员 揭平凡;道德好与差 科学指标作评价[N];中国人事报;2010年
10 朱凤荣 蒋桂玲 乔文林;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评价标准[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孝庆;网络传播方式的道德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何宏杰;网络道德评价德与法的度[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王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评价的现代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解晓明;当前社会道德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胡丽聪;论新时期道德评价标准问题[D];长春师范大学;2014年
6 舒翔;大学生道德评价的反思与重构[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臧燕红;中小学生对集体谎的理解、道德评价和选择[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8 兰雪梅;新时期我国道德评价标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素子;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10 黄煜;道德评价调节疼痛共情的ERP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14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1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