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伦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探讨
本文关键词:中国环境伦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探讨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环境伦理研究概况的分析,发现我国环境伦理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推动了环境伦理观的普及;但还缺乏对环境伦理的实践路径研究,尤其缺乏对环境伦理系统性和整体性的研究。这些不足之处将是今后我国环境伦理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是要重视研究环境伦理如何走向实践,如何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在环境伦理研究中需要重点把握环境伦理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道德范畴等主要理论问题。我国环境伦理研究在未来将呈现出新的趋势:研究重点将逐步由"人类中心主义"转移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研究范围将会逐渐扩大,环境公正问题将会更加受到重视,环境伦理学科将会越来越完善,研究将会逐渐侧重于环境伦理的实践路径。
【作者单位】: 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QN018)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环境伦理的形成和发展与工业文明的历史轨迹相随相伴,它是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大肆开发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形成的[1]。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到了几近疯狂的程度,从而使得资源匮乏、土地退化、生态失衡等全球性问题愈演愈烈,已经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兆凯;环境伦理走向实践的路径探索——建构以环境保护机制效能为取向的环境伦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培超;;论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目标指向[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价值论困境及其症结[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1期
4 姬志闯;;语境的逃离与重建——从实用主义观点看环境伦理的话语建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7年01期
5 佘正荣;;生命共同体:生态伦理学的基础范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韩立新;刘荣华;;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趋势与研究对象[J];思想战线;2007年06期
7 刘长明,苏宝梅;伦理学的革命——从单向伦理到双向不对称伦理再到双向和谐伦理[J];文史哲;2005年04期
8 袁振辉;曹丽丽;;发生主体论: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复杂性视野[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杨通进;;寻求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余谋昌;自然内在价值的哲学论证[J];伦理学研究;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敏;;安徽高校师范生生态意识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李亚;谭中杨;;论科学发展观蕴涵的环境伦理学思想[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5期
3 周美;;“近亲结婚”的生命伦理学思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4 武磊磊;;普列姆昌德自然生态思想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5 陈也奔;从内在价值理论看环境伦理的定位[J];北方环境;2005年02期
6 陈也奔;从环境伦理学的目的性理论看人与自然的价值区别[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4期
7 王耕;贺睿;高香玲;丁晓静;;大连市海岛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2期
8 张春梅;;内蒙古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的创新选择[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9 宋儒梅;;生态伦理价值的低碳诉求[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10 谢屹;温亚利;牟锐;;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湿地保护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志红;;中国生态批评十五年:危机与转机——比较文学视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3 路卫华;;从现代科学的维度看生态文明建设[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5 陈泉生;何晓榕;;生态人与法的价值变迁[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刘毅;;自然界的道德主体身份探析——实现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梁剑琴;;论环境正义的外延——环境伦理学的视角[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小梅;沙晋明;;环境伦理观对生态环境评价的影响机制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治忠;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行政价值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房尚文;“生态消费”的马克思主义解[D];复旦大学;2011年
6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褚义景;面向R-I-P节能减排的科技支撑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温融;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陈茵茵;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利;人类的生态危机[D];河北大学;2009年
2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朱卫东;中国环境犯罪刑罚责任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刘翠;建立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其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威;生态文明视阈下江西省城镇化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星洁;中职生生态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秀科;论我国的动物福利立法[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蔡婷;企业工程师与决策者的工程伦理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石泉;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源再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杨璐;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及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伦理观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纯成;可持续发展: 人与环境的共同进化[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2 张纯成;天人关系与人的生存[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刘长明;发展的革命——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高清海;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5 陈伟华,杨曦;世界观的转变:从人类中心主义到生态中心主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年04期
6 钱箭星;环境保护:21世纪政府的主要职能[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尤金·哈格罗夫;西方环境伦理学对非西方国家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何中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几个难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9 袁振辉;情绪·情感·情商——在人类—文化社会学平台上的审视[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袁振辉,张云霞;复杂范式与发生主体论论纲[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国聘;论环境伦理构建的科学依据及基本原则[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李培超,周俊武;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理论渊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3 杨通进;非典、动物保护与环境伦理[J];求是学刊;2003年05期
4 张宏亮,夏锋;西部开发中环境伦理观念的转变与可持续发展[J];社科纵横;2003年02期
5 易明;环境伦理的起源[J];森林与人类;2003年07期
6 王建林,杨涛,衣学慧;环境伦理的困境与出路[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 刘啸霆;未来价值与环境伦理——关于环境伦理未来学基础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田海平;环境伦理与21世纪人类文明[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孙润秀,刘金龙;浅谈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前沿;2004年09期
10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伦理问题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谋昌;;生态文明时代的环境伦理[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2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张建福;姬敬山;;环境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余谋昌;;传播环境伦理,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赵峰;;自然契约——走向自觉的环境伦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周辉;曾文忠;李叶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学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7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钱喜阳;;论实用对内在价值的超越——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研究[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9 张锋;;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的一个法学视角[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10 韩孝栋;;可持续发展伦理观[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穆;实践环境伦理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N];福建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罗晖 陈磊 游雪晴;希望环境伦理成为治疗“环境顽疾”新药[N];科技日报;2006年
3 陈磊 罗晖 游雪晴;环境伦理应由书斋走向社会[N];科技日报;2006年
4 庄穆;环境伦理: 一个全新的伦理课题庄穆[N];福建日报;2005年
5 余谋昌;环境伦理在科教领域的实践[N];福建日报;2005年
6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7 田海平;从环境伦理争论中能开出哲学转变吗?[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杨通进;环境伦理在争论中走向深入[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中国石油大学 周文书;企业的环境伦理[N];山西青年报;2014年
10 穆土;构建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理论框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程平;马克思恩格斯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D];安徽大学;2012年
3 王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D];吉林大学;2008年
4 张锋;自然的权利[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田宪臣;协商、适应、行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天晓;自然价值的重估与诗意的栖居[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燕;中国古代环境伦理价值的反思[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格广民;环境伦理与科技发展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3 洪丹;环境伦理的制度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徐文明;环境伦理论域中的环境人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雪芹;池田大作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次春;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思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俊;和谐环境伦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安红卫;全球化背景下重建环境伦理的可能路径[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9 管贝贝;对农药问题的环境伦理学思考[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朱跃钊;中国古代环境伦理的理论、实践及价值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37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37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