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主义与家庭主义:新文化运动百年再反思
本文关键词:个体主义与家庭主义:新文化运动百年再反思
【摘要】:新文化运动发生已经一百年了,当年轰轰烈烈的个体与家庭之争已被淡忘。《新青年》杂志最早展开了关于个体与家庭之间的论争,一些后来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无不参与过这一争论。在这场争论中,人们提倡个体主义更多是为了冲破以家庭为核心的宗法体制的束缚。独立自主的个体之于现代社会的奠基性意义在那时就已得到体认,但一百年过去了,这一原则的实现依然还在路上,个体观念至今仍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相反,这一观念内在可能包含的消极因素却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很大危害。家庭由于是传统中国宗法体制的核心所在,因此受到新文化运动主将们的激烈批判,家庭概念基本被否定,这直接导致了关于"家庭"伦理观念的理论阐述在现代中国的缺失。反思百年前个体与家庭之争,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既没有把个体概念作为目的真正树立起来,又将家庭概念中积极的、根本性的生存论内涵与外在衍生的各种机制相混淆,由此个体主义的消极层面难以在文化传统的资源中得到纠正。今天反思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可以看到,中国文化传统关于家庭的论述是消解个体主义之弊的巨大思想资源。现代的中国依然需要个体主义和家庭主义这两大命题。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823.1
【正文快照】: 自1915年《青年杂志》出版以来,在所标举的新文化运动旗号中,人们更多的记忆是“民主与科学”、“问题与主义”、“科玄论战”这些大纲目,其实在1919年著名的“问题与主义”辩论之前,更直接,更触动人心的却是关于“个体”与“家庭”的论述,个性解放与个体主义一时成为时代的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赵万法,丁增武;寻找与失落——“寻根文学”再认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曹海婴;论中国建筑中虚形空间的意义[J];安徽建筑;2001年02期
4 陈文忠;唐人“寻隐”之冠走向现代之路——兼谈唐人“寻隐”诗[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吴丽;;关于传统——对“五四”过激主义的几点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6 张金玲;何颖;;屈原与杜甫人生悲剧的相似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7 强世功;;权力的组织网络与法律的治理化——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中国法律的新传统[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8 张骐;法治视野中的中国传统思想初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朱良好;;法律全球化与对话[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10 欧阳彬;追寻意义——近代中国转型时代的价值重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9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红霞;张海钟;;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述评[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年06期
2 戚萍萍;;中西方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文化价值观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3 陈玲丽;刘文;杨玺国;;民众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概念的内隐观研究——以大学生为样本[J];心理研究;2013年04期
4 赵斌涛;个体主义的背景和意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5 谢勇;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辉煌与困境──对社会研究方法论中一个重要现象的观察与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6 李荣荣;;从“为自己而活”到“利他个体主义”——乌尔里希·贝克个体化理论中的一种道德可能[J];学海;2014年02期
7 陈玲丽;金盛华;刘文;孙丽;;国内学者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概念的内容分析[J];心理研究;2013年01期
8 吴荣欣;李桂山;;美国个体主义的变迁[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3期
9 邓建军;;文化差异与语言差异——中英价值观的差异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J];教师;2010年09期
10 何云峰;胡建;;马克思对“个体主义”的扬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锐生;;未来世纪的人将有什么价值观[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晓林;方法论个体主义的科学重释[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2 ;每一个人都不再微不足道[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3 湖南大学法学院 赵迅;科学立法应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N];人民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亚妮;社会科学中的方法论个体主义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2 雷兵;乔恩·埃尔斯特的方法论个体主义及其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林欢欢;论自杀研究中方法论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对立[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4 马鹏飞;《西游记》与《魔戒》中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D];东北大学;2013年
5 毕小飞;对中美大学生在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方面态度变化的跨文化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魏伟;西方个体主义的价值目标与马克思的人类解放[D];安徽大学;2007年
7 林琳;集体/个体主义文化维度下人际关系模式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姚春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困境及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戚陈炯;集体意向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10 武云鹏;父母教养风格与儿童羞怯的关系: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倾向的调节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53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535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