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对我国环境伦理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11-13 08:31
本文关键词:日本环境伦理思想及其对我国环境伦理建设的启示
【摘要】: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在环境问题上日本选择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它同时又作为一个工业化国家,起初从“公害的先进国”逐步转变为现今的“公害防治国”,,这表明了日本的环境伦理思想在环境保护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了环境伦理思想在日本的普及。日本基于保护环境的角度,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环境伦理思想。因此,本文将对日本的环境伦理思想理论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借鉴到我国的环境伦理建设中来。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后工业化国家都有很大的启示与借鉴作用。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简要梳理与分析日本环境伦理思想的产生背景与嬗变,主要包括分析早期日本出现的公害现象及阐述国民的反公害运动,并在梳理历史背景的同时探究日本环境伦理思想理论的缘起;第三部分从自然权利论与价值论、自然观以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角度进行探索的同时提出了生命圈伦理学与地球环境伦理学,并探讨了教育对环境伦理观的培养问题;第四部分对日本环境伦理思想作出了系统性的评析,在分析日本环境伦理思想的优势同时本文深刻的揭示出了它所存在的不足。日本不仅重视环境伦理教育实践,而且重视生态女权主义思想,这对我国现代环境伦理思想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日本环境伦理思想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环境伦理思想的各种主张缺乏融合性及缺乏对本土化的追溯与批判;第五部分深入阐释了日本环境伦理思想对我国环境伦理建设的启示,我国应加强环境伦理学研究的本土化、重视环境伦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同时夯实基础理论构建并强化应用。 日本的环境伦理思想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应吸取日本环境伦理思想具有价值的部分,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环境意识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金山;中国的环境政策和环境教育[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5年03期
2 陈永森;;以“生活的逻辑”替代“资本的逻辑”——岩佐茂的“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评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陈泉生;当前环境危机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白俊;;日本道德教育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J];传承;2010年27期
5 陈卓;;日本环境教育的特征及启示[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何志伟;;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现状研究[J];环境保护;2007年09期
7 王国聘;李亮;;环境伦理教育走向实践——我国的探索及国外经验[J];环境教育;2009年10期
8 李培超;;中国环境伦理学本土化建构的应有视域[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9 是丽娜;王国聘;;我国旅游环境伦理研究述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孙玉健;;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阐释——从日本学者岩佐茂的环境伦理观谈起[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向红;日本文化与日本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79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79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