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不一:关系性资源分配中的道德虚伪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7 11:20
本文关键词:知行不一:关系性资源分配中的道德虚伪研究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的“关系”,即使在日趋现代化的今日,仍然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管理中占有显著位置,影响人们的决策和行为。对于中国人来说,“关系”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原则之一,人们常常以关系亲疏为判断依据区别对待社会网络中的他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关系”的效用尤其体现在资源分配上。中国人的资源分配并非严格按照公平正义的客观分配原则,而是一种偏离公平的主观过程。除去客观能力和绩效外,资源决策者常常依据关系好坏进行资源分配,对与已关系好者作更多的偏爱。 道德虚伪是基于道德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公众面前宣称遵守甚至鼓励别人遵守的道德规范,但私底下自己不但不遵守甚至违背规范的现象。道德虚伪具有知行分离特征,道德虚伪的个体常常“说一套做一套”。本研究认为人们基于关系进行资源分配的行为既损害群体中他人利益,又违背公平正义,因此属于非道德行为。同时,人们常常在公众面前宣称自己不会违背规范对资源进行关系性分配,但是实际行为却与之相违背。因此,本研究认为中国人在关系性资源分配过程中具有道德虚伪。 本文通过三个研究,结合问卷法和实验法两种研究方法,基于员工群体和学生群体两个研究样本,对中国人的关系性资源分配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在员工群体中,在控制了任务绩效后,下级的关系基础对上级的资源分配影响不显著,但是下级的关系互动能够显著预测上级的资源分配行为。在学生群体中,在控制了任务绩效后,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质量能够显著预测上级的资源分配行为。同时,基于两个样本的数据都发现了人们在基于关系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具有道德虚伪,表现为道德认知与实际资源分配行为的背离。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82-0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家德;;关系与圈子——中国人工作场域中的圈子现象[J];管理学报;2012年02期
2 佐斌;中国人的关系取向:概念及其测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陈银飞;茅宁;;从有限理性到有限道德论伦理决策的有限性[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郭晓薇;;中国情境中的上下级关系构念研究述评——兼论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本土贴切性[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02期
5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年05期
6 刘军;宋继文;吴隆增;;政治与关系视角的员工职业发展影响因素探讨[J];心理学报;2008年02期
7 韦慧民;龙立荣;;主管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9年01期
8 王忠军;龙立荣;刘丽丹;;组织中主管-下属关系的运作机制与效果[J];心理学报;2011年07期
9 李燕萍;涂乙冬;;与领导关系好就能获得职业成功吗?一项调节的中介效应研究[J];心理学报;2011年08期
10 李锋,李永娟,任婧,王二平;工业组织心理学中的社会称许性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1195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19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