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从环境伦理演进视角构建生态旅游文化教育机制——以喀纳斯生态保护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19 04:01

  本文关键词:从环境伦理演进视角构建生态旅游文化教育机制——以喀纳斯生态保护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伦理 生态旅游 文化教育机制 喀纳斯生态保护区


【摘要】:生态旅游文化蕴含着生态文明理论和环境伦理思想,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丰富内涵并加以确立。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构建生态旅游文化教育机制的目标在于培养正确的旅游观,根植环境伦理,传播生态旅游文化。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西方的"敬畏生命"伦理以及西北少数民族崇拜自然并强调自然生态平衡的观念对于环境伦理内涵的重塑具有重要价值,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旅游文化的重要支撑。喀纳斯生态保护区构建生态旅游文化教育机制的关键在于,通过长效教育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观下的环境伦理植入每一个生态旅游参与者的内心,以内心自觉指引旅游行为自觉,从而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性。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法学系;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新疆项目《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研究——以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例》的组成部分(项目批准文号:12XJJC820003)
【分类号】:F592.7;B82-058
【正文快照】: 生态旅游文化应表述为政府、景区管理者、旅游开发经营者及游客富有根植于内心的环境伦理修养,具有遵守生态文明、遵循环境伦理并无需提醒的自觉,认同以环境法制约束为前提的旅游自由,富有为他人及子孙后代生存的生态环境着想的善良。生态旅游文化蕴含着生态文明理论和环境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光;;我国生态环境法治的核心——“普遍守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2 关丙胜;;以中国图瓦人看风险社会中的当代边缘族群[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康右铭;亚洲腹地的图瓦人[J];西域研究;1994年02期

4 易志斌;;中国生态旅游治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仁杰;冯纪科;;试论我国高等院校环境道德教育[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2 叶华;循环经济国内外立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3期

3 叶华;;推行循环经济,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1期

4 陈也奔;赵小茜;;环境伦理学价值关系的评价——论罗尔斯顿的内在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7期

5 陈也奔;;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看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6 陈也奔;;环境伦理学的双重价值理论[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7 陈也奔;;从摩尔的理论看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观[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4期

8 张赢;刘子建;;产品设计中基于伦理学的人机内容研究[J];包装工程;2009年04期

9 王杰;;生态伦理视阈观人类中心主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瑞君;于春洋;王萃萃;;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政治思考——基于风险社会的视角[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任巧华;;论美国《环境—行为》杂志环境保护研究主题的扩展[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3 吴苑华;;生存生态学:马克思生态学的“原码”思想[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4 王新;蓝文艺;;中国环境行政管理伦理:伦理原则归纳[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精选[C];2006年

5 闫金明;;中国环境立法的伦理抉择——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杜殿虎;;论自然资源价值的补偿[A];生态文明法制建设——2014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4年

7 李青;刘派;;简论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观[A];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曹孟勤;生态伦理哲学基础的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4 孙燕华;当代台湾自然写作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5 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于文轩;生物安全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盛国军;环境伦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张秀萍;环境保护社会制度建构的理论分析[D];山西大学;2007年

10 徐朝旭;中国古代科技伦理的起源与形成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娟;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职能的生态转向[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党国慧;我国火力发电引发环境问题的伦理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朱丽华;生态补偿法的产生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黄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杨璐;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及对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伦理观照[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范花香;医疗废物管理法律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忠浩;环境协议制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向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伟;我国公民生态伦理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玲;;关于制定生态旅游国家标准的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赵光勇;陈邓海;;国内“参与式治理”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辛西娅·休伊特·德·阿尔坎塔拉,黄语生;“治理”概念的运用与滥用[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4 王曦,秦天宝;中国环境法的实效分析:从决策机制的角度考察[J];环境保护;2000年08期

5 杨雪冬;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弗兰克·费舍尔,孟庆艳;乌尔里希·贝克和风险社会政治学评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3期

7 布伦特·K.马歇尔,周战超;全球化、环境退化与贝克的风险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5期

8 彼得·哈里斯-琼斯;周战超;;“风险社会”传统、生态秩序与时空加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6期

9 谢元媛;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生态移民后的状况调查——边缘少数族群的发展道路探索[J];民俗研究;2005年02期

10 郭镜;吴金芳;;贝克的世界风险社会理论[J];平原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龙飞;黄光辉;;论非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萤雪;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方向及基于环境伦理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业;论生态旅游的道德调控[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2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02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2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