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熟人与生人——社会变迁图景中的儒家伦理
本文关键词:亲人、熟人与生人——社会变迁图景中的儒家伦理
【摘要】:本文试图为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提供一个新的论述框架。它不是以人性论为基础对儒家伦理的形上价值的重复阐述,也非再次展示儒家道德人格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魅力;而是从人对人的眼光与态度出发,运用儒家传统的思想资源,重构一幅人伦关系、价值取向与社会组织结构相关联的图景。论文的思路,是追溯儒家伦理原则的形成,同它运用于其中的社会组织或结构的相互关系,探讨它在应对社会秩序的变化时,是否具有变通或扩容的能力。而在描述人与人的关系上,不再延用阶级分类或抽象的人的概念,而是采取像亲人、熟人、生人甚至敌人这样更直观的表达。这些范畴在理解我们的伦理经验时更具普适性。作者想阐明的观点是,儒家伦理不但有需要,而且有潜力扩展其应对现代生活的原则。同时,这种扩展的目标,不只是对现代经验的被动适应,它也包含着以自身的价值塑造现代生活的努力。儒学应当面对当下,关怀未来。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本文试图为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提供一个新的论述框架。它不是以人性论为基础对儒家伦理的形上价值的重复阐述,也非再次展示儒家道德人格在当代生活中应有的魅力,而是从人对人的眼光与态度出发,运用儒家传统的思想资源,重构一幅人伦关系、价值取向与社会组织结构相关联的图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少明;;“心外无物”:从存在论到意义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2 陈少明;;《论语》“外传”——对孔门师弟传说的思想史考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赵汀阳;;身与身外:儒家的一个未决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非;杨春生;苏涛;吕智宇;;阳明心学的管理价值及践履路径[J];管理学报;2017年05期
2 胡新艳;杨晓莹;王梦婷;;农地流转中的禀赋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理论分析框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3 李春会;孙铁骑;;儒学正义的实现维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4 汪玉兰;;论王阳明心学主体性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王学研究;2016年01期
5 陈少明;;亲人、熟人与生人——社会变迁图景中的儒家伦理[J];开放时代;2016年05期
6 申祖胜;;“身心交关”视域下的王阳明哲学[J];船山学刊;2016年04期
7 王凤;;认真对待社群主义式的人权论证——评赵汀阳“预付人权”论[J];研究生法学;2016年01期
8 白彤东;;民族问题、国家认同、国际关系:儒家的新天下体系及其优越性[J];历史法学;2016年00期
9 王冬;;论“致良知”说的逻辑脉络[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10 杨陈;;共和主义宪政观的当代困境——对于政治宪法学的超方法论批评[J];北大法律评论;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少明;;怀旧与怀古:从心理到文化[J];哲学研究;2011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麻,吕元礼;儒家伦理教育的同情性反思[J];开放时代;2000年12期
2 江娅;儒家伦理现代化的延误[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3 廖申白;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J];哲学研究;2001年11期
4 陈桂蓉;浅议儒家伦理与市场伦理——兼与章建刚同志商榷[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郑云;儒家伦理精神的现代价值[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6 谢树放;儒家伦理价值观之表现与形成原由[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裴玉林;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贺辞[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姚电,刘天杰;论网络时代儒家伦理面临的挑战[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10 陆自荣;关系和谐:儒家伦理的主要特征[J];船山学刊;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继承和发展儒家伦理精神[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万俊人;;回应韦伯:关于儒家伦理的方法论解释[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章海山;;中国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化[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东方朔;;非现代性的儒家伦理:一种意义的重新审查[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5 吾敬东;;古代中国人关于多样或差异性问题的认识[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吾淳;;宋代:儒家伦理的普遍化何以可能[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梁荻;;现代化的儒家伦理和儒家伦理的现代化[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西芳;;取儒家伦理精华,,浇社会主义道德之花[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章益国;;比附与迷思:韦伯命题与儒家资本主义学说——对“儒家伦理促进现代化”论断的一个反思[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10 崔梅;;言语道德与儒家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平;儒家伦理与商业文化[N];经济日报;2002年
2 李波;儒家伦理与商业文化[N];经理日报;2005年
3 孙国东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也谈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N];东方早报;2014年
4 吕文江(博士);正面遭遇儒家伦理与中国法律文化[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5 曹英;理论界研讨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N];光明日报;2007年
6 北京大学教授 哲学家 “北京大学儒商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汤一介;儒家伦理:赚钱是为社会福祉和自我精神境界的提高[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山东省曲阜中医药学校 孔令俭 毕允利 王安莉;儒家伦理对中医医德的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
8 北京师范大学 廖申白;儒家传统与公共交往伦理的培育[N];光明日报;2011年
9 郭齐勇 丁为祥 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N];长江日报;2005年
10 王钧林;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义清;儒家伦理文化现代化发展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陈洪连;东方儒家伦理和西方权利伦理的比较与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孔广鹏;儒家伦理的现代困境及突破[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天杰;网络时代儒家伦理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闫建华;儒家伦理范畴“直”刍议[D];山西大学;2007年
6 翟R
本文编号:1202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02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