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德福之辩
本文关键词: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德福之辩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德福思想尤为丰富而深刻,认为德与福都是人们在社会中的价值追求;德是福的基础,福是德的内容;福应是德的结果,但求福并非德行的条件;人不应忧福享,该忧无德行。它以追究本体的方式来阐释德福之辩,体现出儒家的道义精神和孔颜乐处的儒士之风。传统儒家在探讨德福问题时显示出道德理想主义的文化特质、济世救民的思想形态和以德致福的价值取向,在培育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文化的德福之辩研究”(12BZX06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关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研究”(13JDSZK0034)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化进程中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思想嬗变研究”(12WTC04)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德福之辩是中国伦理史上一个亘古常新的问题,虽然在其时并没能形成为一个焦点范畴,但是实际上对此问题的思考和觉解构成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衍变的主线。在中国历史上,儒、道、释三家都有关于德福之辩问题的著述,不过,在中国丰富而悠久的传统伦理思想史上,儒家思想占据着主干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琪;;能近取譬:孔子成仁之教的方法论阐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2 刘恒山;王泽应;;儒家以德立命的伦理精神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智;;刑讯与五听:“情实”背后的身体思维模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2 贾永平;;论“儒道互补”在李泽厚美学中的确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3 石力波;;钱穆与李泽厚“情”论比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4 罗媈;;传统儒家美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长白学刊;2014年04期
5 王余丁;史育华;武宇清;;文化的思维与思维的文化——先进文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工作释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6 李宁宁;;中华经典的公理化诠释——从理论范式看孔孟思想的逻辑建构[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赵景阳;;自由主义改良派论“公德”与“私德”——以康有为、梁启超、李泽厚为线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8 罗艺峰;;思想史、《中庸》与音乐美学的新进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年01期
9 魏敦友;;法学大时代的建构与法学方法论的转向[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谢春江;;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海涛;当代中国泛军事化社会管理变迁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华强;艺术是生活的背影[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2 秦鑫;清代医者形象研究[D];大连大学;2014年
3 孙旭;毛泽东知行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汪子芳;央视春晚的美学流变[D];兰州大学;2014年
5 姜肖;新世纪女性作家乡土小说伦理叙事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唐龙;李泽厚乐感文化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王少强;“成象”与“成器”—章学诚的“成人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王悦;“互以对方为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周礼静;论新移民小说的文化特征[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于丽芬;李泽厚“情本体”探微[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董志铁;;“推类”的构成、本质与作用——三论“引譬、援类”[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2 黄朝阳;譬的思维[J];晋阳学刊;2001年04期
3 李桂梅;张翠莲;;试论当代社会人生观教育的基本取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4 陈元晖;孔子的美育思想[J];孔子研究;198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慧芳;儒家诚信的内容及其改造[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翁珠琴;;儒家生死伦理与和谐社会构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张吉生;;儒家修养理论对我国治国思想的双重影响[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张淑春;;论儒家孝道的生理基础与伦理价值[J];前沿;2010年08期
5 赵雅玄;;百姓生活中所蕴涵的儒家“孝”伦理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毛世英;;儒家孝道的感恩精神特色及其现实意义[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易宪容;;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6期
8 夸孔恩 ,海燕;儒家思想与新加坡社会工程[J];国外社会科学;1991年07期
9 张忠;市场经济与儒家经济伦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10 彭正穗;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古代商人精神[J];江汉论坛;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治平;;儒家责己与责人的道德要求[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曹瑛;;儒家孝悌之道对传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之一;;儒家思想不是市场经济的绊脚石[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4 罗江文;;由古文字谈儒家忠孝观[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5 周倩;;从义利观念看儒家的经济观[A];孔学研究(第十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升平;郑琼现;;儒家义利观内涵辨正[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7 东方朔;;生态的道德观——儒家与基督教生态伦理的一个宏观比较[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8 吴硕;;浅论陈衍的儒家思想——读陈衍的《伦理讲义》[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9 陈坚;;“父父子子”——论儒家的纯粹父子关系[A];国学论衡(第五辑)[C];2009年
10 汤恩佳;;论儒家诚信道德的现实意义[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覃俏丽;儒家的义利观及其价值[N];学习时报;2006年
2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董毅然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刘清平:;信奉儒家思想更易滋生腐败?[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曾振宇;儒家“孝”伦理价值观的特点和未来走向[N];济宁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谢颖;学者热议儒家的修身处世之道[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夏和顺 实习生 姚好;“仁”:21世纪的重要价值[N];深圳商报;2013年
6 清华大学教授 钱逊;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儒学的价值[N];社会科学报;2007年
7 张崇防 董学清;儒家思想:对“失礼”世界的一剂良药?[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华北电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王威威;构建“当代新道家”[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雅玄;百姓生活中所蕴涵的儒家“孝”伦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牛磊;儒家经济伦理与市场经济伦理[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爱华;儒家和谐社会理念的价值观基础和现代意义阐释[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4 钱菁;儒家义利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D];山西大学;2009年
5 聂希;夫妇与朋友[D];西北大学;2010年
6 夏天晟;孔门弟子与儒家孝学说的发展[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7 檀茜;道德心灵的外显[D];中南大学;2012年
8 李光杰;唐代家训文献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刘洋;试论儒、伊“忠孝观”之差异与融合[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于滨;论周敦颐“诚”的思想[D];山西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057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05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