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可普遍化道德原则的界限——以罗尔斯和康德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20 22:17

  本文关键词:论可普遍化道德原则的界限——以罗尔斯和康德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可普遍化 原初状态 平行视角 处境对等 相互性


【摘要】:让道德(政治)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是康德伦理学的主要目的,也是罗尔斯政治哲学试图去继承和发展的。罗尔斯对原初状态的设置虽然提供了一种"名义上"普遍的视角让思维主体站在每一种处境下进行考察,但此视角或原初状态本身无法提供一个在诸如最有利者和最不利者这样不同的处境之间作出选择的标准。罗尔斯对此的其他论证也不具说服力。而在康德的道德理论中虽然可以推导出以相互性利己主义为基础的可普遍化道德原则的界限,但康德却否定了可普遍化道德标准的这一基础。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科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项目(13QNPY02)成果之一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受康德伦理学的影响是十分深切的,罗尔斯本人也很看重这一点。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都在试图将自己的主要观念和康德伦理学联系起来。用罗尔斯的话来说,他的正义理论就是试图“制定出一种康德式的正义观念,将康德学说的结构与其先验唯心主义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陈治国;论罗尔斯正义观的三个理论向度及其表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周冬平;;从康德的法哲学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李义天;;运气究竟有多重要?——美德伦理视野中的运气问题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王青原;;人文奥运中的和谐意蕴[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10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子贺;我国企业慈善行为的伦理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浩辉;崔玉田;;罗尔斯“原初状态”及其困境阐微[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张德湘;“原初状态”:从“道德建构主义”到“政治建构主义”的转向[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志丹;;罗尔斯原初状态理论背景与渊源清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4 聂沉香;理想与现实——从原初状态看罗尔斯的正义原则[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5 胡叔宝;;从自然状态到原初状态——罗尔斯对古典契约理论的修正[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宇文宏,刘珂;从原初状态到正义原则——评析罗尔斯的契约论证明[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刘昆笛;;礼制与德性的融合——孔子《春秋》设定的原初状态[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2期

8 王秀华,程瑞山;“原初状态”与“反思平衡”:罗尔斯道德哲学方法论[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4年06期

9 刘志丹;;唯物史观视域下罗尔斯“原初状态”理论批判[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10 胡军;“和而不同”——走向永久和平的哲学途径[J];新视野;2005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丰涛;猎鹿博弈的原初状态建构及其推论[D];西南大学;2013年

2 董念念;从原初状态到两个正义原则的论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杨礼银;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原初状态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鞠锋;罗尔斯正义论之“原初状态”[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志丹;正义的起点[D];吉林大学;2009年

6 梅强;论罗尔斯契约理论[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08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08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