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孝道的当代境遇——理论和现实的碰撞
本文关键词:儒家孝道的当代境遇——理论和现实的碰撞
【摘要】:在现代,儒家孝道不仅在文本上,而且在实践中遭遇了多重问题。这包括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和困境:地位弱化、内容过时、伦理冲突、伦理困境、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的矛盾以及孝道缺失的问题。作为一项传统美德,儒家孝道不仅要经历历史潮流的激撞,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又不可避免受到中西文化的碰撞影响,使得儒家孝道不可避免受到多层面的审视。经历审视的过程,儒家孝道也经过了去伪存真洗礼,获得了德性重生的力量。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B823.1
【正文快照】: 在现代,儒家孝道遭遇了多重问题,地位弱化、内容过时、伦理冲突1和困境、道德与法律的冲突、理智德性与伦理德性的困境等等。这些问题的实质不同,所以不能用统一的立场分析。在经历了汉朝后“移孝作忠”的历史,现代的儒家孝道剥离了政治,远离了神秘,回归到家庭伦理的范围。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锋;传统孝道的困惑与现代对策[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2 宋金兰;“孝”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孝” 字的文化阐释[J];青海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3 梁景时;关鸿静;;中国“80后”年轻人孝道践履缺失问题成因分析及问题解决路径和举措[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影;回眸女性小说的兴起[J];图书与情报;2003年06期
2 李文倩;;“孝”文化背后的重生祈望[J];长江论坛;2007年05期
3 程世波;中国传统孝文化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吴玉玉;;“十七年”农村小说中的“家庭”问题研究[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李璇;;是解放还是枷锁?——“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之学理解释[J];研究生法学;2008年03期
6 袁波;;罗马社会转型时期婚姻现象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4期
7 杨在军;;中国家族企业继任子承父业模式困惑及其理论解读[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8 金理;;“名教”的现代重构、讨论方法及其批判意义[J];东吴学术;2010年01期
9 焦勇勤;;幽灵与惩戒:从电影《青红》的空间叙事谈起[J];电影文学;2008年07期
10 谭开翠;亲情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联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苗瑞凤;;被拆分的乡村孝道[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邓子美;范宁宁;;宗教间的冲突与和谐——中西宗教的一个比较及其成因探讨[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雯莉;劳燕分飞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邹辉杰;试论曾子学派的“孝”[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森波;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晓红;苏州农户兼业行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河森;华人家族企业集团双重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王建国;东晋南迁士族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陈志坚;情与理的交锋[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余黎明;《隋唐演义》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内涵[D];南昌大学;2010年
4 张金林;论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改造国民性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学清;关于和谐社会视域下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丹;试论胡适实验主义治学方法的演化及成就[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7 章倩;从Goodridge案看马萨诸塞州同性婚姻的司法进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孙龙;唐前期西北边疆地区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瀚文;仁孝本自一体感[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德旭;先秦儒家孝思想探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海霞;;儒家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论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李祖扬;现代文明与孝伦理[J];道德与文明;2001年06期
3 虞宁宁;;孔子孝道今释[J];中国德育;2007年10期
4 安娜·玛丽·穆兰,乔亚;器官移植的伦理危机——对文化“可容性”的研究[J];第欧根尼;1997年01期
5 舒俊;;孝文化的传统涵义及其现实意义[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6 张莉蓉;论孝道文化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李裕民;;殷周金文中的“孝”和孔丘“孝道”的反动本质[J];考古学报;1974年02期
8 肖群忠;儒家孝道与当代中国伦理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魏红卫;;孝道教育——高校德育的切入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唐明燕;;浅论传统孝文化的时代意义——从青少年教育和养老敬老谈起[J];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坤;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刚;中国传统孝道探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肖龙航;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谷树新;中国传统孝道的确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怡然;中国传统孝道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山东;传统孝道的现代转换与构建和谐家庭[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文清;;理智德性辨[J];道德与文明;2010年05期
2 马永翔;;德性是否可教?——兼解柏拉图的《美诺篇》[J];道德与文明;2007年05期
3 黄元国;;朝向卓越的大学教学伦理理念论[J];伦理学研究;2013年06期
4 张安帮;陈凤莹;;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内涵[J];湖南农机;2007年01期
5 萨·巴特尔;;关于德性与德行的一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吴晓云;李永华;;亚里士多德的明智观[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7 许敬媛;;论明智之德[J];哲学动态;2012年06期
8 刘春梅;;亚里士多德德性论及其对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的启示——基于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解读[J];鸡西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9 张海;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10 梁美瑜;;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及其德育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刘玮;勇敢是一种特别的德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秦进;《尼各马可伦理学》德性观探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赵群;《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十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明艳;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邱晓辉;亚里士多德闲暇思想初探[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10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10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