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道德情感相对性难题的新探索——基于同情理论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解决道德情感相对性难题的新探索——基于同情理论的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休谟 亚当·斯密 个人同情心 社会同情心 理性
【摘要】:道德情感主义主张道德来源于情感而非理性,其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消除由情感相对性导致的道德相对性。休谟为解决此难题提出同情理论,主张把道德情感归源为人性中广泛存在的同情心;斯密在此基础上强调道德同情心必须是公正旁观者的同情心。同情是情感的共鸣,它能使私人的情感转化为普遍的情感。在此转化过程中,休谟和斯密突出了理性对同情心的引导和修正作用。没有理性引导的同情心仍然是相对的、主观的,只有理性修正过的同情心才能产生普遍客观的道德情感。为此,同情心应该相应地区分为个人同情心和社会同情心,这是同情理论得以解决道德情感相对性难题的关键。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2014年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校级科研课题(青年项目)“休谟同情理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项目主持人:罗伟玲;项目编号:14SKY23)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伦理学上就道德来源问题形成了两大对立的派别——道德理性派和道德情感派。前者主张道德善恶的区分来源于理性,人类通过自身理性得以认识道德原则并以之指导行为;后者主张道德善恶的区分来源于情感,人类只能依赖情感进行道德判断并以之指导行为。相对于客观的、稳定的理性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英;永无终结的触犯[J];美术观察;2002年08期
2 周泽雄;文字工作者的道德底线[J];社会科学论坛;2003年07期
3 陈璧生;文明的道德底线[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6期
4 李甘省;我们的道德底线在哪里?[J];才智(人事人才);2004年05期
5 刘晓伟;;一个有序的社会需要有人坚守道德底线[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7年09期
6 倪宝玲;张辉;;筑牢基本道德底线[J];理论学习;2008年05期
7 莫清秀 ,林建新;守住道德底线做个好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01期
8 ;李央十二剑 金牌高度和道德底线[J];新体育;2005年11期
9 本刊编辑部;时家明;;我们的道德底线在哪里[J];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2007年01期
10 寒武纪;;道德标准与道德底线[J];杂文选刊(下旬版);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金焕;;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与对策[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韦英生;;道德的本质和价值目标——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些思考[A];2012年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12年
3 姚祖兴;;共产党员应具备德性、党性、先进性[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建设”论文汇编——2006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学会工作会议材料[C];2006年
4 方新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道德机制建设论要[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方建华;;筑永和乐园 促学校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毅;钢贸商的道德底线[N];现代物流报;2007年
2 胡印斌;我们时代的道德底线在哪里?[N];常州日报;2007年
3 ;构筑信仰“堤坝”才能维护道德底线[N];中国民族报;2013年
4 专栏撰稿人 姚彤;常亮黄灯于心[N];新疆日报(汉);2013年
5 柯观;“技术帝”必须守住道德底线[N];北京科技报;2013年
6 刘晶瑶;“以恶制恶”,,只会拉低道德底线[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7 彭利铭;守住道德底线[N];中国艺术报;2013年
8 王捷;不让座不开车是有效捍卫道德底线[N];青岛日报;2013年
9 本报评论员;加强道德建设 培育文明风尚[N];西安日报;2013年
10 记者 王攀 赖雨晨;挑战道德底线是恶俗不是创新[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钱国君;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共识及其建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孙庆君;五四新文学代表作家的道德与审美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尹金凤;大众媒介偶像塑造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超;缺德的消解与超越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6 孙慧玲;中国古代贞节观新考辨[D];黑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静;公民道德的制度规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2 陈玉珠;道德建设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林宣均;公共政策对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参与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林思雨;青少年道德冷漠现象的表现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夫刚;我国道德刑法化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李莹;社会转型期道德底线失守的表现及其原因探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7 叶海琳;法律何以维护道德[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彭巧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制度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韦文荣;高科技与伦理道德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石冰;公众道德焦虑及其缓解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54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254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