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生态伦理学的对象——兼议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发布时间:2017-12-21 05:25

  本文关键词:论“人与自然和谐”作为生态伦理学的对象——兼议关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出处:《道德与文明》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与自然 生态伦理 生态道德建设 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中外学界普遍将生态伦理学的对象归于生态道德,这种流行看法其实并没有抓住生态伦理学对象的基本学理问题。生态伦理学的对象应是"人与自然和谐",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的范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需要在理论研究中摈弃关于人与自然孰为"中心"的不必要争论,在实践中尚须厉行生态道德建设。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芜湖市鑫诚公证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3AZX020)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20021)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中外学界普遍认为,生态伦理学的对象是生态道德或“人与自然关系中的生态道德问题”[1]。笔者认为,这种看法其实并没有触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本质,没有揭示生态道德何以为生态伦理学对象的根本学理问题。伦理,中国学界一般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道进;“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悖论[J];天府新论;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邵显松;;析哈代小说在传统框架内表现出的超前意识[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葛忠明;论科学扩大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任冬冬;;基于认识论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内涵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施光跃;;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下的民生问题考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练庆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概念的形成及蕴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李培龙;;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根基及其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李云海;谢俊祥;;从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角度议科技馆科教活动创新[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耀登;;论特区政治改革的先行与试验[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9 刘则渊;朱晓宇;;国际科学计量学及其姊妹学科的计量与图谱[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叶忠明;;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的“和谐”解读及实现对策[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向永;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9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邵邦;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婷;瞿秋白民生思想探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富全;试论构建生态伦理学的必要性与依据[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2 林亚西,郝长江;西方自然思想和生态伦理学[J];求索;2001年01期

3 傅华;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况(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傅华;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况(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刘明华;生态伦理学与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6 卫晓莉;;生态伦理学研究热点综述[J];资料通讯;2001年01期

7 傅华;中国生态伦理学研究状况述评(上)[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江作军;生态伦理学的思想方法初探[J];道德与文明;2002年01期

9 刘湘溶;浅论生态伦理学的学科性质[J];道德与文明;2003年05期

10 万俊人;生态伦理学三题[J];求索;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徐雅芬;;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回溯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朱晓鹏;;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的几点思考[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金华;;生态伦理学视域中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路日亮;;试论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韩永学;;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建立——对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补充[A];第九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6 朱海玄;刘芳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生态伦理学基础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毅;生态伦理学:一种新的道德启蒙[N];科技日报;2001年

2 雷健坤;生态伦理学的方法论意义[N];学习时报;2002年

3 谌林 三亚学院;生态伦理学的价值与陷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张强;“诗意地居住”与生态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罗俊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学[N];学习时报;2002年

6 甘绍平;当代西方伦理学若干前沿问题[N];学习时报;2002年

7 向玉乔;生态伦理学与生态经济学[N];光明日报;2006年

8 广西大学哲学系 张锐;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N];人民日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余谋昌;确立生态伦理观念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环境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邢宇皓;让人类走过之路不再是荒漠[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敏;论生态伦理学的生态—整体论进路[D];吉林大学;2008年

2 朱步楼;可持续发展伦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宁宁;生态伦理学的价值取向[D];吉林大学;2004年

2 刘建金;论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创新[D];中南大学;2002年

3 邬天启;生态伦理学的观念、问题与出路[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4 宋永栋;艺术设计中的生态伦理学[D];大连工业大学;2013年

5 晋文丽;当代西方生态伦理学中的环境协同论及其启示[D];山西大学;2012年

6 娜仁;生态伦理学视域下的草原生态文化[D];云南大学;2010年

7 高中飞;“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重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梁晶晶;论“右玉精神”的生态伦理意蕴[D];山西大学;2013年

9 左小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学观点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王俊峰;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渗透生态伦理学教育[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148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148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3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