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作为生命形态的休闲及其价值和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26 11:07

  本文关键词:作为生命形态的休闲及其价值和意义 出处:《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休闲 生命形态 文化审美 价值 意义


【摘要】:作为生命形态的休闲,富有丰富的文化和审美意味,具有优美、典雅的美学意境,同时,也是审美人格的一种崇高境界。休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优化人性,提高生活品质,强调高品位的人生,使人能够从繁琐的世俗功利性事务中摆脱出来,通过休闲的审美方式,补偿、慰藉、修复受羁押、压抑和分裂的人性,改善人生,提升人生,丰富人生,使生命更加充实和丰盈。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29
【正文快照】: 从生命哲学的维度审视休闲及其价值和意义,可以将休闲作为一种优化人性、提高生活品质的生命形态,从中探寻它所蕴藉的独特的文化和审美的价值与意义。作为生命的形态,休闲在人类文化史(含文学史)、思想史、美学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如果说,劳动以谋生的方式成为人的生命的一种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f3丽;周玲;;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审美化探究——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赵星;;刘辰翁的杜诗评点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赵维娅;徐文辉;;影响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的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5 姚文兵;论大学美育和专业人格美的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唐果;;对《浮士德》的生命美学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姜志军;张军;;《诗经》与《楚辞》时间诗语内涵的区别[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8 平凡;;艺术的时代效应——对21世纪的设计观的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9 张园园;;浅谈艺术创作中的“入”与“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兰芳方;;浅析王沂孙咏物词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因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杨丽坤;;关于休闲道德的几点思考[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5 陈瑞罡;;“岱青海蓝”与一座新城——山东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竞图方案评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6 陶建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探析[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2年

7 曹璐婷;;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学生审美情趣影响的调查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萌;生态美学视域下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时红;实践论美学在中国[D];浙江大学;2011年

3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4 邱忠文;劳动、爱欲、自然与艺术[D];复旦大学;2011年

5 姚韫;论何其芳文学思想的建设性和矛盾性[D];辽宁大学;2011年

6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成涛;职业美育的价值及其实现初论[D];天津大学;2011年

8 李虹;《红楼梦》诗词英译移情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9 王静;作为文化批判的审美[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郝敬波;论新时期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D];苏州大学;2010年

2 宋玉红;一道醒目的叛逆风景[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景秋;河北省普通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津津;健身气功科普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汪光宏;基于“生命需要”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帆;从“意境说”的视角谈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袁茵;傅雷音乐思想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弘强;高中作文创意中的美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曾晶;青花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探索[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杨胜蓝;广告活动中伦理失范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振瑜;;生命形态(二首)[J];泉州文学;2007年04期

2 叶振瑜;;生命形态(组诗)[J];岁月;2013年08期

3 杨君;返归人的生命形态─—读《美学与两性文化》[J];山东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4 邢海珍;;生命形态与诗的深度走向——读宋晓杰《宋:诗一百首》[J];中国诗歌;2012年07期

5 叶振瑜;;生命形态——致为中国战略导弹筑巢而牺牲的官兵们[J];福建文学;1999年02期

6 阎开振;理想人格追求中的生命形态——论林语堂小说创作的人物构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02期

7 姜玉梅;;由郭沫若的生死观看其对生命价值和理想生命形态的探求[J];长城;2009年02期

8 许家竹;“文气”论视野中的作家生命形态[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张德祥;张德祥专栏:话说文场之一——文学的骨头[J];小说评论;1995年03期

10 徐岱;论美感的生命形态[J];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邢海珍;;生命形态与诗的深度走向——读宋晓杰诗集《宋:诗一百首》[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肖桂林;;死亡与轮回[A];佛教生死哲学与生命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薛小和;;爸爸妈都回家了[A];铁流12——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交通大学哲学系 邓刚;向更高的生命形态前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杨琳桦;“科技是第七种生命形态”[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3 方谦华 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用影像关注一切生命形态[N];中国摄影报;2011年

4 刘新生;《后土》:真实的再现与深情的阐述[N];文艺报;2014年

5 张唯诚;生命形态或出现于太古时代[N];大众科技报;2009年

6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高美婧;让爱汇集成成长的无穷力量[N];山西青年报;2014年

7 火羽;原始生命形态来自何方[N];中国矿业报;2000年

8 刘起林;当前文学审美气象问题[N];文艺报;2007年

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林左鸣;“思维容介态”开拓了怎样的视野[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陈黎明;对边地文化的守望[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西前;生命形态的语文课程观建构与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69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369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d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