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我国工程“职业化”研究——基于宏观工程伦理视角

发布时间:2017-12-29 20:03

  本文关键词:我国工程“职业化”研究——基于宏观工程伦理视角 出处:《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工程伦理 宏观 职业化 职业自治


【摘要】:本文基于工程伦理由微观向宏观转变的视角,探讨工程师伦理责任的扩大化,并结合我国的工程现状,引发我国工程"职业化"理论和建设研究的迫切需要。文章分析了工程"职业化"的内涵,展开我国工程"职业化"专业上的卓越、伦理上的完整和外部建设问题上的研究并提出工程职业自治的发展方向。
[Abstrac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工程伦理研究中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思政部;
【分类号】:B82-057
【正文快照】: 工程领域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领域之一,随着人类工程实践的发展,工程师的伦理责任也经过了角色伦理责任、职业伦理责任到公众伦理责任等一系列的变化,与之伴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工程伦理关注的焦点逐步从工程的微观伦理向宏观伦理转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崔海灵;;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工程伦理维度的遗忘?[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07年00期

2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苏俊斌;曹南燕;;中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工程社团章程的伦理意识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郭飞;王续刚;;中国的工程伦理建设:背景、目标和对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王丽霞;于建军;;困境与走向:对我国工程教育现存问题的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11期

6 刘思达;;职业自主性与国家干预——西方职业社会学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2006年01期

7 张恒力;;工程伦理规范的标准与方法——以巴伦西亚工业工程师协会伦理规范为例[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02期

8 张铃;;和谐语境下工程的伦理规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磊;工程职业中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成岗;;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于秀彬;;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进历史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吴书林;;马克思技术哲学范式探析[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4 罗映纯;;论“五四”时期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J];编辑之友;2011年06期

5 蒋永福;刘鑫;;论信息公平(二)[J];图书与情报;2006年01期

6 李波;;对伯格曼的“自然信息”概念的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宋文新;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形而上学思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8 赵修渝;朱玲;;对多媒体技术教学运用的哲学反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万仁松;;两种技术哲学划分的困境与反思[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20期

10 庞丹;韩魁武;白丹;;海德格尔与杜威的技术哲学思想之比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晓兵;;复杂性农业技术的社会选择——现代化大农业的复杂性思考[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2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3 王耀东;;技术向工程转化中媒体的社会责任[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倪钢;;基于隐喻理解的生态学的技术结构理论[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丛杭青;仲伟佳;;美国工程伦理的历史与启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洪;丛杭青;阮奔奔;;工程伦理经典案例研究[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兰芬;王永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看科技的伦理禁区[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凡;傅畅梅;;“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捷;意会知识及其表达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白红义;当代中国调查记者的职业意识研究(1995-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6 徐帆;制造角色:凤凰卫视的生产机制研究(1996-2011)[D];复旦大学;2011年

7 管锦绣;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王博;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白岩;科技主体成功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胡丽;科技风险预防的综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子淮;人学视野中的信息异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露;我国工程师伦理理论与实践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胜俊;从汶川5·12特大地震学校建筑倒塌看我国工程伦理问题[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培源;从我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看“道”与“技”的辩证关系[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9 尹晶;化学工程的伦理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计京旺;我国律师参政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绍春;工程伦理教育与理工科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一种社会学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肖平;工程中的利益冲突与道德选择[J];道德与文明;2000年04期

4 曹南燕;对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5 郭冬生;;略论工程伦理及工程类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2期

6 王冬梅;王柏峰;;美国工程伦理教育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7 李祖超;魏海勇;;中美工程伦理教育比较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8 李伯聪;;工程与伦理的互渗与对话——再谈关于工程伦理学的若干问题[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丛杭青;;工程伦理学的现状和展望[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10 苏俊斌;曹南燕;;中国注册工程师制度和工程社团章程的伦理意识考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中国篮球的产业化与职业化[J];篮球;1998年03期

2 孙玲;;周生来:将职业化进行到底[J];中国卫生产业;2006年01期

3 柴明槑;;口译职业化带来的口译专业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高杨;;石应康:现代院长的职业化进程[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年09期

5 黄时华;何幽;何晓锐;;中国心理咨询的职业化发展[J];医学教育探索;2008年01期

6 胡德才;;演剧职业化与中国话剧的现代化——评马俊山《演剧职业化运动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3期

7 潘s

本文编号:1351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51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8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