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三苏”家风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30 20:40

  本文关键词:“三苏”家风研究 出处:《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读书 读史 仁爱 廉洁 直言 内助


【摘要】:"三苏家风"是三苏前后几代在家庭内部形成的读书之路、史事之鉴、仁爱之心、廉洁之德、直言之性、贤内之助的家庭风气。"三苏"良好家风形成并长期保持的外因是姻亲、朋友和民风的影响,而内因则是苏家良好的家训,以及家长言传身教对下一代的潜移默化。其流风余韵对于党风政风、民风世风的影响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Abstract]:"three Su family style" is the formation of three Su in the family before and after several generations of the way of reading, history of things, benevolence, integrity of virtue, straight nature. The influence of in-laws, friends and folkways, while the internal cause is the good family instruction of the Su family. And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personal education on the next generation is still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B823.1;K244
【正文快照】: 家规、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传承的教育或规范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一般要载入家谱,也叫家法。而家风与之不同,家规、家训有强制性,而家风则无强制遵守之嫌。“三苏”家风是三苏前后几代在家庭内部形成的读书之路、史事之鉴、仁爱之心、廉洁之德、直言之性、贤内之助的家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泓;“《三苏全书》暨‘苏学’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J];文学遗产;2002年04期

2 ;通知[J];诗刊;2010年09期

3 单菲;;柏风似雨三苏园[J];诗刊;2010年16期

4 潘殊闲;;论“三苏”产生的政治文化生态[J];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1年00期

5 杜霖;;论三苏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比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周红才;;简论宋代“三苏”的论说性散文[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潘殊闲;;论“三苏”产生的政治文化生态[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李建军;;《三苏文集》与南宋三苏选本[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9 阎凌;“‘三苏’到过耀县”质疑[J];人文杂志;1986年01期

10 万陆;三苏散文之美学观照[J];抚州师专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陈德胜邋见习记者 朱丽;三苏文化研究突出学术性和实践性[N];眉山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定翔;三苏园现存古侧柏知多少[N];平顶山日报;2006年

3 记者 席涓;三苏纪念馆昨日开馆[N];眉山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苏兴全;跨越:用智慧铸就辉煌[N];眉山日报;2008年

5 见习记者 何思远;三苏纪念馆布展陈列文本项目签约[N];平顶山日报;2010年

6 ;平顶山“三苏杯”诗歌大赛获奖作品名单[N];文艺报;2010年

7 特约记者 金光 赵文君 记者 罗会江;“三好”企业的四次“变脸”[N];中国矿业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闫元辉 张健;十年艰苦努力 铸就名泉辉煌[N];经理日报;2003年

9 记者 吴锟;三苏故里游启动 三条线路任你选[N];眉山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朱丽;三苏遗迹遗址游 眉山盛装待客[N];眉山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薛瑾;三苏“南行诗”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2 白瑞明;三苏史论初探[D];南昌大学;2005年

3 林尔;三苏散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滨;“三苏”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5 蓝慧敏;三苏论管仲[D];山东大学;2008年

6 唐晶;三苏历史评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56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56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1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