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基

发布时间:2017-12-31 12:00

  本文关键词: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基础——舍勒对“什么是善”的思考 出处:《哲学研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舍勒 价值伦理学 伦理学原理 下定义 科学伦理学 自然主义伦理学 价值认识 等级秩序 规范伦理学 现象学伦理学


【摘要】:正G.E.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把回答"什么是善"问题视为任何一门未来的"科学伦理学"的首要任务(摩尔,2005年,第3页),把"怎样给善下定义这个问题"看作是伦理学最根本的问题。当然,这个最根本的问题最终转变为去回答为什么善是根本不能定义的,因为对于摩尔来说,善像"黄"一样是单纯的、不可分析的思想对象,因而是无法定义的,任何试图给善下定义的做法都会导致"自然主义的谬误"。很难知道,舍勒在最初写作《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以下简作《形式主义》)一书时是否已经熟悉摩尔的相关思想。不过,在《形式主义》第2版
[Abstract]:In Ethical principles, G. E. Moore sees answering the question "what is good" as the primary task of any future "ethics of science" (Moore, 2005, p. 3). The question of how to define good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 in ethics. Of course, the most fundamental question is ultimately to answer why good is not definable at all, because for Moore. Good, like "yellow", is a simple, unanalytical object of thought, so it is impossible to define it. Any attempt to define good will lead to "naturalistic fallacies"... it is difficult to know. Is Shiller familiar with Moore's thought when he first wrote ethics of formalism and the value ethics of materials in ethics. However, in formalism, version 2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2YJC720058)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2CZX047)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G.E.摩尔在《伦理学原理》中把回答“什么是善”问题视为任何一门未来的“科学伦理学”的首要任务(摩尔,2005年,第3页),把“怎样给善下定义这个问题”看作是伦理学最根本的问题。当然,这个最根本的问题最终转变为去回答为什么善是根本不能定义的,因为对于摩尔来说,善像“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任之;;价值先天与价值存在——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中的价值现象学-存在论[J];道德与文明;2012年01期

2 张任之;;论舍勒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方法[J];人文杂志;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海风;郭林将;;司法裁判中的功利主义论证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年01期

2 肖飒;;“内在价值论”考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价值论基础[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3 成联方;;从价值论原则看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刘林鹰;;也谈“可欲之谓善”[J];船山学刊;2008年02期

5 唐凯麟;高辉;;现代西方元伦理学述要[J];道德与文明;2012年02期

6 杨松;;哈贝马斯对西方元伦理学的批评、纠偏与误解[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刘琼豪;;密尔伦理思想研究综述[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张知干;程关松;;善与正义的现身[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颜青山;;论知识义务及其辩护责任[J];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10 程广文;;教师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J];大学(学术版);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春芳;;论西方浪漫主义运动的伦理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永远;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现代官德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廖济忠;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华忠;善的支撑[D];吉林大学;2012年

8 朱长兵;黑格尔真理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立伟;权利的功利化及其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刘杨;法治的哲学之维—正当性观念的转变[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任之;;形式先天,或质料先天——论舍勒对康德“先天”概念的批评[J];现代哲学;2008年01期

2 张任之;;现象学“先天”的来源及意义——从胡塞尔的波尔扎诺转向谈起[J];学术月刊;2011年08期

3 张任之;;舍勒的“超然的具体主体性”现象学[J];哲学动态;2011年12期

4 倪梁康;;何为本质,如何直观?——关于现象学观念论的再思考[J];学术月刊;2012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民;论舍勒关于现代价值位移的思想及其意义[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李骅;;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的伦理之维[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张任之;;舍勒思想发展中的“谜”——兼评斯佩德《舍勒的伦理学人格主义》[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张任之;;舍勒的羞感现象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李建华;胡yN峗;;怨恨:价值比较的心理机制——马克斯·舍勒的德性观解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芷烨;;舍勒的佛教现象学诠释及其限度[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刘晓欣;;现代公私利益冲突根源的多元伦理解读——论韦伯与舍勒对公私利益矛盾产生根源的说明[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冯凡彦;;论舍勒价值情感现象学中的情感理性[J];兰州学刊;2009年03期

9 宗晓兰;;试论舍勒伦理学中的社群共同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张新标;周雪;;网络表达中的怨恨——基于舍勒现象学的分析[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廷国;;舍勒宗教哲学引论[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包立峰;;怨恨与爱:舍勒就基督教道德对尼采的误解[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尧均;;舍勒与梅洛-庞蒂心身关系论之比较[A];法国哲学的现代与未来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何大为 杨欢;阿舍勒铜业:1~9月实现工业产值15.7亿元[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2 记者 吴承坤;镇胜公路新胜段路地关系“浇铸牢固”[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3 同济大学欧洲文化研究院院长、哲学系教授 高宣扬;马克斯·舍勒:不遗余力地探究人的奥秘[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郑汝林;阿舍勒铜业建设全面提速[N];中国矿业报;2003年

5 韩国良;阿舍勒:让盐碱地变绿洲[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7年

6 王廷猛;阿舍勒编印《安全知识读本》[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7 《新疆日报》记者 杨继春;阿舍勒公司应对危机“三不减”[N];阿勒泰日报;2009年

8 记者 颜耘;阿舍勒风光这边独好[N];阿勒泰日报(汉);2011年

9 艾彦;“怨恨”:资本主义精神的实质?[N];文艺报;2012年

10 韩国良;阿舍勒争创“四个一流”[N];中国黄金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革新;舍勒的人格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艳;人心之序[D];复旦大学;2007年

3 韦海波;意向性与自行传达[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彩慧;论舍勒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及其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张萌;“同情”现象的本质及意义—舍勒的“同情”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长丽;论舍勒资本主义怨恨伦理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余珊珊;论马克斯·舍勒的死亡哲学[D];四川大学;2005年

5 廖菊;舍勒的秩序伦理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常可歌;舍勒知识观中的人学解析[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张廉亚;舍勒“价值”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彩霞;舍勒的“怨恨”情感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滕健;情感现象学视域下的舍勒同情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59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59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c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