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伦理观调查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地方农业院校大学生环境价值观与伦理观调查与分析 出处:《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农业大学1077名在校大学生的环境价值与伦理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环境价值观呈多元化,持"人类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25%、21%和31%。(2)50%-87%的学生认同"不同地域公平",67%-100%的学生赞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54%-83%的学生"非常关心,热爱并敬畏大自然",对环境价值的构成认识较好。(3)部分年级专业的学生中,20%-38%和18%-30%分别持有"地域不公平"和"代际不公平"的环境伦理观,20%-38%和18%-30%的学生持有"不同地域和代际"不公平发展的环境伦理观,20%-32%的学生只关心身边的环境,33%-52%和36%-64%的学生持有"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和"不愿意付出自身利益以保护环境"的认识。(4)学生的环境价值观和伦理观存在专业与年级间的差异。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value and ethics of 1077 college students i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 ( 1 ) The students ' environmental values i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re diverse , with the proportion of " human centralism " , " animal centralism " , " bio - centralism " and " ecological centralism " .
【作者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
【基金】: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云南农业大学学生创新行动基金项目
【分类号】:B82-058
【正文快照】: 环境价值观和伦理观是环境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价值观是对环境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解决的是如何看待环境以及主观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问题。环境伦理观即建立一种新的伦理道德规范来调节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的是“应该怎么做”的问题[1][2]。环境价值观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阮俊华;张志剑;;高校环境教育促进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社会构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2 吕君;刘丽梅;;环境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J];生态经济;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翁清明;陈禹;叶向;;循环经济背景下企业投资行为分析和模拟[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曲英;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白洁;高师院校毕业班学生环境素养调查与环境教育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建国;城市居民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石维斌;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素华;论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意识[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俊,李忠云;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我国高等农业院校龙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1期
2 阮俊华,胡旭阳;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培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3 孙志东;对高等学校环境教育的探讨[J];前沿;2002年04期
4 王文勇;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08期
5 蔡运龙;人地关系研究范型:哲学与伦理思辩[J];人文地理;1996年01期
6 吕君;刘丽梅;;环境意识的内涵及其作用[J];生态经济;2006年08期
7 吴新颖,何迎春,吴岱霞;天人和谐与中国古代环境道德[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陈润羊;齐普荣;;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7年01期
9 李寿德,张衡,万威武;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进展[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文娟;影响个人环境保护行为的多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伟英;;德育美学——德育个体享用实证探究[J];江汉论坛;2007年01期
2 赵阿华;宋湘绮;;对当代大学生责任伦理问题的解读[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黄广晋;王引兰;;孟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德育启示[J];伦理学研究;2008年03期
4 王沛悦;;大学生网络生态伦理之哲学基础分析与建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陈薇娜;;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构与反思[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6 李道友;;从儒家孝道思想的生命意识解读大学生极端行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7 张东玲;;论生态文明视阈下科技道德教育的新内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徐向农;徐赛虎;;儒家伦理精神的基本内容探析[J];理论月刊;2007年08期
9 苏醒;;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困境探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周庠聪;;鼠标下“慎独”境界的养成[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后记[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志刚;;《朱子家礼》与中国礼学的若干问题[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宋绍柱;张明;;青少年“野性自由”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挑战及对策分析[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厉蔚;韩世辉;;观点采择影响痛觉共情的神经机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校长 教授 徐兆东;文化名城的新蕾[N];铁岭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信军;道德敏感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莹莹;当代大学生就业伦理的重构[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2 金戈;内隐利他与外显利他和道德判断的关系[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海燕;蔡元培德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邹艳娟;中国网络伦理理论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沈相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环境伦理意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赵小丽;毕恩巴赫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613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6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