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妥协与社会公平
本文关键词:利益妥协与社会公平 出处:《东岳论丛》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社会公平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其实质是对利益的合理划分。利益失衡和利益冲突严重损害社会公平,利益妥协作为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一种方式,其价值在于能够促进利益均衡,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培育利益妥协意识,促进利益群体均衡发展,建设利益沟通和利益妥协机制等有效途径,有助于引导社会利益关系合理化,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Abstract]:As a social historical category, the essence of social equity is the rational division of interests. The imbalance of interests and conflicts of interests seriously damage social justice, and compromise of interests is a way to solve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ts value lies in promoting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and maintaining social fairness. Through cultivat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interest compromise,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nterest groups, building interest communication and interest compromise mechanism and other effective ways. Help to guid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social interest relations, achieve social equit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B82-052
【正文快照】: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全面展开,日益凸显的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公平也成为人们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不同角度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本文认为,利益妥协是协调与化解利益矛盾冲突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一、社会公平: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曙光;论妥协[J];读书;1995年03期
2 黄大熹;涂清;周娟;;公平视角下防范党内“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政治学思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韩兆柱;论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的特点[J];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4 龙太江;妥协:一种政治哲学的解读[J];哲学动态;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科;;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保守主义[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2 王七萍;从全面发展学说谈加强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孙景峰;王淑姣;;后冷战时代世界政党意识形态的嬗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刘海超;;促进社会公正:利益协调的价值取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5 曹长德;;论教师专业自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臧峰宇;;论西方政治哲学的思辨传统[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陈志军;洪坚;;大学生党员后续教育工作初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邹吉忠;现代制度与自由秩序的形成[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9 陈明凡,宋衍涛;政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产生和发展[J];北方论丛;2003年01期
10 张乃芳;;消费社会中人的异化及其“生产本位主义”根源[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军;;“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诉求的中国化表现形态[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有学;汪来杰;;国家与政党:工具性选择与均衡性调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于建嵘;;从刚性稳定到韧性稳定——关于中国社会秩序的一个分析框架[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4 敖木巴斯尔;;蒙古族自主创新教育研究的探索历程和发展趋势[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覃雪萍;;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促成学生自主发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吴永生;;执政合法性的重塑: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A];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7 王邦佐;唐皇凤;;市场转型与社会变迁的政治后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8 张俊国;杨莉;;“无直接利益冲突”防范与化解机制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梁银湘;;以协商民主创新地方政府管理农村民生事务比较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李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莉;社区参与:社会稳定的基础[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宋德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解读[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友方;大学生休闲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罗珍资;基于生态学的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何丹;从组织整合到社会整合[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梅迎春;英语合同谈判技巧模式与礼貌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尚伟伟;马克思自由观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佩琦;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贾雪霞;“私人化写作”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婉丽;中国共产党对社会进步评价尺度的探索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群;生态消费的伦理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葛娟;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胡恒丽;;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行政决策听证制度[J];科学决策;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梅;;试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向勋宇;;个人价值推崇·社会正义感[J];社会工作(实务版);2011年05期
3 韩跃红;;普世伦理视域中的公平与正义[J];哲学研究;2007年12期
4 ;广州人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看法[J];道德与文明;1994年06期
5 张康之;道德整合:社会公平与社会秩序获得的根本出路[J];学习与探索;2002年01期
6 罗能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平原则初探[J];零陵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7 李熙;;试论公平理论与社会稳定[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8 黄明中;试论建立社会主义伦理公正原则[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9 谢遐龄;修身以俟之[J];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04期
10 万斌,陈业欣;公平概念的历史发展及当代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俊勇;;促进社会公平 构建和谐社会[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云萍;;公共行政伦理的规范性基础与儒家美德伦理[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3 孙春晨;;经济伦理学研究中的三个理论论争[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裴乐;;论城市政府信用危机的应对[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管向群;传统和谐思想的启示[N];光明日报;2005年
2 刁立明;加强行政伦理研究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N];光明日报;2005年
3 张春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风尚的价值[N];丽水日报;2007年
4 余谋昌 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低碳:自然价值观念的转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迪;行政责任伦理价值取向的转换[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陈文庆;广西五保村建设的伦理价值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志伟;我国民生问题的制度伦理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淑玲;试论对话伦理与和谐社会[D];山西大学;2007年
5 曹小明;社会保障的道德意蕴及伦理诉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凤姣;农村弱势群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伦理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高倩倩;基督教慈善思想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柳李仙;民生问题的伦理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9 张秀芬;“空巢老人”伦理问题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10 于亚东;孙中山民生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4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74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