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对道德命题实证叙述的反思——兼论实证社会科学视域“道德滑坡”言说的得与失

发布时间:2018-01-04 09:35

  本文关键词:对道德命题实证叙述的反思——兼论实证社会科学视域“道德滑坡”言说的得与失 出处:《中州学刊》2013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命题 实证叙述 “道德滑坡”


【摘要】:对诸如"道德滑坡"之类的道德命题进行实证言说,使道德命题的对象、道德命题的运思方式以及道德命题发挥的积极作用都发生了异变,也减弱了道德命题的普遍确定性。这种实证言说方式,在逻辑上是有缺漏的,其得出的结论是经验的,其后果是非道德的甚至是恶的。在道德认识论上,实证社会科学的道德阐释只是研究的开始而非结论的形成。道德命题只有在一种审慎的道德文化自觉性的基调上,其叙述才是可以接受的,其境界才是值得努力追求的。
[Abstract]:The empirical discourse on moral propositions such as "moral decline", the object of moral proposition, positive thinking way of moral proposition and moral proposition of the mutation occurred, has also weakened the universal moral proposition. The deterministic empirical mode of speech, there are gaps in logic, its conclusion is experience, the consequences are unethical or even evil. In moral epistemology, moral interpretation of empirical social science is jus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nd conclusion. The formation of moral proposition only in a prudent moral culture consciousness tone, the narrative is acceptable, the state is is worth striving for.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经法学院;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13CKS035)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历史虚无主义对陕西大学生的影响研究》(11JK003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
【正文快照】: 面对当代哲学向社会学转向的趋势,反思实证社会科学对诸如“道德滑坡”之类的道德现象的言说方式是十分必要的。虽然这种实证社会科学的言说方式对“道德滑坡”的阐释是所谓“科学”的,但是其理论大多只是关注现象,且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之上,它们或者是未加批判的简单化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李云飞;;先验还原与现象学的世界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赵光旭;;现象学与华兹华斯的情感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云飞;;从纯粹自我到习性自我——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的引导动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晓伟;;历史学的中庸之道:融通“历史解释”与“历史表现”的尝试——重思“亨佩尔-德雷论战”的现代意义[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8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张志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十五大热点问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文兵;;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价值观:多元中的追求[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程晓;论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诠释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以“道德滑坡”为代价吗?[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宋希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是道德命题[J];现代哲学;1995年02期

3 李建华;冯丕红;;论道德继承[J];伦理学研究;2011年04期

4 陈亚军;;非形而上的伦理学何以可能?——论罗蒂新实用主义道德哲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李广泽;试论市场经济与道德滑坡[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王国绶;论“五四”时期鲁迅对中国伦理道德的重建[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高芳;道德滑坡之我见[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8 泓清;科学把握道德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9 张运桥;对当前社会道德滑坡现象的思考[J];武汉交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袁晖;伦理学是知识吗?──从石里克到赖欣巴哈[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鲜荣;;德厚涵深的中国伦理文化[A];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学术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C];2005年

2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潘叔明;;道德继承问题说略(论纲)[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梁玉萍;罗斯显见义务论思想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2 崔剑荣;罗斯伦理规范理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许松;儒家诚信观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王因;先秦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人格及其现代德育价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7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77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