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法伦理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韩非法伦理思想研究 出处:《西南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法伦理以哲学的视角立足于法与德的关系,着重于探究“法”本身的问题(包括内涵、外延等根本性问题),旨在追求一种“规则”的建立。韩非法伦理思想以其对法的精辟阐释,倡导的是建立一种与“德治”不同的“法治”规则社会;这里的“法”是广义上而言的,不仅仅包含“法律”之意,更指一种“规则”、“规范”的构建。文章立足于哲学视角对韩非法伦理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历史背景、概念内涵、意义作用等方面展开阐释,充分提炼韩非法伦理思想的核心内涵、结构范式、逻辑体系,进而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传统法家思想的精髓与缺陷,科学合理地构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和需要的法律规则体系。文章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从韩非法伦理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到当代价值与启示,全面系统地了解韩非法家学说的伦理思想及其精神内涵。首先,文章的研究是从韩非法伦理思想的形成即产生背景开始的,包括其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社会因素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其中特别是对其法学学说形成的学术思想背景,也就是说,(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与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学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继承与发展),这是文章第一部分所重点谈论的问题。在深入理解法家思想形成的根源背景基础上,其核心问题在于韩非法伦理思想的内涵、核心(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到学者们争论最多的诸如韩非的人性论思想、“非道德主义”、“道、德、理的关系”、狭隘功利主义、“务法不务德”等重要问题;其间既存在很多的困惑甚至是争议,但同样也存在一些共识和成果,我们又应如何来理解它们呢?最后,选取哲学伦理学视角分析研究韩非法学思想,最终在于重新思考反思法(法治)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传统法家思想留给我们哪些值得借鉴的东西,又具有怎样的当代价值,如何理解并处理好法(法治)与德(德治)的关系,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所在。因此,文章的研究旨在对传统法家思想(以韩非为代表)以伦理学视角进行哲学的反思,思考其带给我们的可值得借鉴的现代意义和价值,从而有利于探索当代社会规则体系的建构问题,并在实践中予以重视并加以运用。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eth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law and morality,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law" itself problems (including the connotation, extension and other fundamental issues), was established to pursue a "rule". Han ethics on the illegal law brilliant interpretation, advocate is to establish a kind of "the rule of virtue" different "rule of law" rules of the society; the "law" is a broad sense, not only contains the "law" meaning, it refers to a kind of "rules", "standard" construction. Based on Han illegal depth analysis of the ethical thoughts in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from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interpretation, aspects of significance, to fully refine the core connotation of Han illegal ethics structure paradigm, logic system, and historical, dialectical analysis of the essence and defects of traditional legalism,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nstruction conform to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ule of law system. The research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rom the Han illegal ethics forma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ntemporary value and enlightenmen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f Han Fei's ethics thought of Legalism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Firstly, the research is produced from the formation of Han Fei's ethics background began the formation of the thought, including historical factors, social factors and individual factors, especially the formation of the legal doctrine of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that is to say, (represented by Han Fei) and Legalists Confucianism, Taoism, the difference and contact between Mohist School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is). The first part is about the key problem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 background. The legalist thought formation, the core problem is the connotation of Han illegal ethics, core (problems), which involves The most controversial scholars such as Han Fei'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non moralism", "Dao, D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tilitarianism, "important issue service law morality"; which has a lot of confusion and even controversy,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consensus and achievements, we should how to understand them? Finally, a selection of Han Fei's legal thought angle of philosophy and ethics, the final is to rethink the reflection law (Law) the significance and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traditional legalist thought to us what is worth learning from the West and the East, with contemporary values, how to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law (Law) with the de (virtue) relationship, this is the main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our study.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thought of Legalists (represented by Han Fei) in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in the reflection of philosophy, thinking it brings Our modern significance and value that we can learn from is helpful for us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social rule system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it in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迪勇;梁启超与中国伦理思想的现代转型——读吕滨《新民伦理与新国家:梁启超伦理思想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2 阎顺利,孙金生;论爱因斯坦的伦理思想[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1期
3 刘锡钧;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的新探索——评《经济学家的道德追问——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J];道德与文明;2002年02期
4 周宇;天下为公——孙中山伦理思想研究[J];道德与文明;2002年05期
5 石世奇;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之作——读《中国伦理思想的传承与发展——邓小平伦理思想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05期
6 熊坤新;张少云;;藏族伦理思想研究之我见[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程洁;刘可风;;中西方早期“和谐”伦理思想比较[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8 熊坤新;我国少数民族伦理思想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道德与文明;1988年02期
9 章海山;;中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初探[J];学术研究;1993年02期
10 姚卫群;印中伦理思想比较[J];亚太研究;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玉花;;瞿秋白伦理思想探微[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2 朱馥生;;孙中山对我国传统道德伦理思想的继承与发展[A];孙中山与二十一世纪中国——纪念中山先生奉安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专辑[C];1999年
3 马平;;回商伦理思想及其他[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4 余玉花;;瞿秋白伦理思想探微[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5 李权兴;吴焕发;;李大钊伦理思想泛论[A];李大钊研究论文集[C];1999年
6 崔梅;;孟子伦理思想与卢梭伦理思想的相同点[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7 唐凯麟;王泽应;;毛泽东伦理思想论要[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8 袁志平;;邓小平伦理思想初探[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9 倪愫襄;;制度伦理思想的儒法之争[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秋心;杨中梁;;孔子的伦理思想与市场经济[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宋希仁;经济学家的道德追问[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高惠珠;融民族传统伦理于当代社会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田永胜;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N];光明日报;2001年
4 张荣;自私与同情的和谐[N];光明日报;2002年
5 王泽应;中国伦理学研究回眸[N];光明日报;2000年
6 袁礼辉;孙中山伦理思想及特征探析[N];团结报;2014年
7 靳凤林;“礼”之意义镜像的伦理学透析[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伟;周敦颐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张伯晋;法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最终建构[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刘yN;苏轼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剑旄;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德炎;人的自由与解放—马克思伦理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陈万球;中国传统科技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石峰岗;曾国藩人才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小波;左宗棠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顾世群;《古兰经》伦理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云飞;傅山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鲁红伟;论中国民本伦理思想在服务型政府构建中的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唐勇;霍布斯契约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杨明熙;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思想及其中国化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熊若言;邓小平分配伦理思想及其价值[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沁;列宁分配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郑欣;先秦儒家音乐伦理思想及现实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穆京京;《周易》中生态、婚姻、经济及政治之伦理思想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5年
9 马培培;胡锦涛伦理思想初探[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10 郭金鹏;贾谊的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785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78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