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先秦儒家“礼”的解读

发布时间:2018-01-07 01:04

  本文关键词:先秦儒家“礼”的解读 出处:《道德与文明》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人性支点 修身 养性 践履


【摘要】:"礼"作为最具普遍意义的伦理道德规范,对人的约束是全面而深入的。它不仅从外在的礼仪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即起到我们所谓的"修身"的作用;而且通过伦理道德的形式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引导,从而实现内在化的"养性"的作用。经过修身养性的作用之后,"礼"最终落脚于个体的道德实践上。
[Abstract]:The "ceremony" as the most universal ethics, the constraint on people is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It not only from the external etiquette constraints of human behavior, which is to our so-called "self-cultivation" role; and through the ethical form of people's ideas for guidanc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the "support". After the role of self-cultivation, "moral practice rites" eventually settled in the individual.

【作者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曲阜师范大学;
【基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2DZXJ05)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1WA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CZX065)
【分类号】:B82-092
【正文快照】: 在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体系中,“礼”不仅是外在的伦理实体的规定,而且是人性提升的途径。正如杜维明所说,“礼”是一个“人性化的过程”[1]。对于个体而言,就是要把自身安顿于“礼”所设计的伦理实体当中,即把自身置于各种人伦关系的网络之中,从生物我转化为社会我,从而在对“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马育良;儒门《诗》学中的“兴”[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何旺生;;士风与文风——读《任f 与南朝士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史应勇;由经有数家、家有数说到括囊大典、贯通六艺——论郑玄通学的产生[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5 胡河宁;孟海华;饶睿;;中国古代人际传播思想中的关系假设[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6 张传文,张红;试论道德与法律的矛盾运动——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分析对象[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陈慧敏;;论宗教意识缺失对中国传统失意文人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杨霞;;从“后汉三贤”的天道观看东汉士人个体意识的萌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马育良;仁、义与孔孟的经权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叶远厚;王阳明哲学的现代诠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4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景平;;士与二十世纪的实践性儒学——试论刘尔p樀乃枷搿⑹导捌湟庖錥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刘丽莉;;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从王阳明的心性之学谈起[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振星;;“嵇康”与卢俊义的梦意象——金圣叹“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8 王鹭娟;李朝平;;“教育过度”问题研究综述[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李金善;;屈原作品的修身内涵及其文化意义——兼论屈原与儒家修身观念的异同[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10 戴国斌;;文艺生产的武侠人格[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古家臻;赵嘏科举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蔡琳彬;老舍小说对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格的探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苗菊;《世说新语》与《儒林外史》之叙事共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飞;;涉外礼仪知识讲座(一) 敬人与自律[J];杂技与魔术;2001年01期

2 王海铝;广告诱导下的“修身养性”观[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3 吴晓;;宜州壮族山歌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33期

4 陶绍清;;《唐摭言》的科举礼仪文献价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李军;成云雷;;“礼”:“德”的制度化与德治实践路径考辨[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10期

6 田有成;立志与修身——从肖戈、于天“学习学”系列文章谈起[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7 朱文亮;李斌;;《默觚·学篇》与魏源的修身治学思想[J];求索;2007年03期

8 ;(昆明店)香港·修身堂健康纤体服务中心——尽享简约时尚新生活[J];风光(空港商旅);2007年05期

9 吴震;;王心斋“淮南格物”说新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陈发初;;论孔子的诚信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兴汉;;刘一明道教教育思想述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崔建华;毛宗珉;;浅谈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王守勋;;待人接物礼仪纵横谈[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4 蔡丽南;;护士修养与礼仪规范[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周园;;教师礼仪与形象的分析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6 周园;;教师礼仪与形象的分析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李似珍;;论“曲礼”“少仪”的现代关注[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8 廖连生;;图书馆礼仪建设之管见[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李博安;;腹针教学方法思考[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吴结籽;;浅谈小班幼儿礼仪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单卓;船营地税干部学礼仪[N];吉林日报;2007年

2 李云波;商业服务业礼仪,桂林做得如何?[N];桂林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杨波;《机关公务礼仪》正式发行[N];青岛日报;2006年

4 董王军;北京禁用轻蔑眼光扫视顾客[N];西部时报;2006年

5 李玲;我国饭店业有了统一的服务礼仪规范[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阿莽;春天的礼仪与文化[N];辽宁日报;2008年

7 张玉英 赵十;广饶:规范礼仪树形象[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陈泥;“名嘴”金正昆点拨“政务礼仪”[N];厦门日报;2005年

9 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赵传灵;打造公正高效权威诚信礼仪规范的人民法院[N];遵义日报;2008年

10 记者 钟兰花;文明新风惠古越[N];绍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剑;湛若水的“体用浑一”之学与践履[D];浙江大学;2008年

2 王楷;荀子伦理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罗小红;唐代家礼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琼;生命践履与“性天通”——薛tD哲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盖金伟;汉唐官学学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俊峰;普通高等学校散打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7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谢寒枫;程颢哲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王新营;本心与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先英;论朱学见证人真德秀[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燕琳;《歧路灯》称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颖;跨文化交际中的礼仪问题与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雷文莉;《新青年》的孔孟观[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黎明;论宋朝家训及其教化特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锡明;构建和谐社会:江阴图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封娟;《袁氏世范》家庭伦理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连冬;《大学衍义》的修身思想[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邰丽萍;信息技术与中职学校礼仪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游津波;明代礼仪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李玲;荀子“修身观”的近代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90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390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