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道德教育展开的四个前提
本文关键词:转型期道德教育展开的四个前提 出处:《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教育 个人道德缺乏 社会道德危机 合理利己 生境主义道德
【摘要】:道德教育是基于人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在社会转型期呈现,是因为个人道德缺乏和社会道德危机。形成这种缺乏和危机的社会动力是贫困驱动型的惟经济增长发展模式,它诱逼人和社会片面追求物欲,消解精神和沉沦道德。这一日趋恶劣的社会状况潜在地呼唤其根本性变革。因而,再造人性、重建社会精神、构筑生境主义道德,不仅使道德教育获得可能,更成为必需。由此,当代伦理学必应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充满活力的生境主义道德资源、智慧和实践理性生活方法。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based on the needs of people and society. It i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ersonal morality and social moral crisis. The social motive force to form this kind of lack and crisis is the poverty-driven economic growth model, which induces people and society to pursue material lust one-sidedly. This increasingly bad social situation calls for its fundamental change. Therefore, reconstructing human nature, rebuilding social spirit and constructing the morality of habitat doctrine not only make moral education possible. Therefore, contemporary ethics should provide energetic moral resources, wisdom and practical rational living methods for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X100) 四川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SC16H006)
【分类号】:B82-0
【正文快照】: 今天,各种社会危机相互交织形成巨大层累效应和边际效应的进程中,隐藏在危机深处的本质性内容被突显出来了,这就是社会道德的整体性沉沦。因而,消解当前转型期社会危机需要从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做不懈的努力,但最终需要重建道德为之支撑。这是社会转型重建的必然需要,道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林英;回归生活是道德教育走出困境的出路[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朱平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3期
3 杨桂兰;论道德哲学对道德教育的影响[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龙柏林;道德教育:在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J];学术交流;2003年10期
5 戴钢书;“美国道德教育协会第29届年会”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4年03期
6 唐汉卫;脱离生活的道德教育:表现与批判[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0期
7 徐建华;折射[J];新长征;2005年08期
8 胡小星;谢峰;;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J];党史文苑;2005年22期
9 唐汉卫;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20世纪下半期西方道德教育的基本走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刘卓红;王夏冰;;关于东亚道德教育的思考[J];探求;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李建萍;;在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尝试[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华中;;浅谈学校与家庭联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4 许荣;;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国君;张树立;李彤辉;;运用传统美德故事进行道德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二卷)[C];1993年
6 王晶;;和谐社会语境下道德教育的困顿与克服[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8 雷搏;;对科技教育与道德教育历史冲突的认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米世雄;;加强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尝试[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10 刘荣才;;儿童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A];湖北省儿童全面发展研究会第三届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发展研究院 王立东;略谈红色旅游对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上)[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首席记者 李倩;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3 王丽英;中日道德教育的异同[N];中国教师报;2003年
4 卧 松 编译;看日本小学开展道德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4年
5 ;抓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N];福建日报;2003年
6 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特征[N];光明日报;2004年
7 孙智;全社会都来关注道德教育[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8 王勤;道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N];浙江日报;2001年
9 于正江邋张晓义;要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N];承德日报;2007年
10 唐爱民;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意蕴[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想;近代日本道德教育及其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3 李先军;论学校道德教育中的表扬[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围;积极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太平;科技教育和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7 刘丙元;当代道德教育价值危机审理[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鹏;诗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亭智(Tran DinhTri);佛教道德教育与越南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许桂清;美国道德教育理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欣;道德教育必须回归生活[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彭红科;走向理解的道德教育[D];广州大学;2008年
3 刘亭亭;小学隐性道德教育课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4 邱勤;析道德教育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郭立;加强高校研究生道德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曾巧林;日本战后道德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7 韦京利;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倩;中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春兰;智力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10 连万桂;我国慈善道德教育的历史与现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214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21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