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心理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道德的心理机制研究 出处:《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是古今中外社会中的核心议题之一。道德的心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认知、情感及行为方面,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道德的心理学研究开始关注道德的神经生理机制。道德决策同时受到理性、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道德行为。道德的心理机制的研究对社会道德建设的启发主要表现在:注重道德情感体验教育;注重道德敏感性培育;树立道德信心;形成核心社会价值观及道德规范体系。
[Abstract]:Moral i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modern and ancient society. The study of moral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s mainly focused on moral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f morality has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neu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morality. Moral decision is influenced by rational and irrational factors at the same time. The study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morality has inspire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morality mainly as follows: pay attention to moral emotion experience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sensitivity; Establishing moral confidence; Form the core social values and moral norms system.
【作者单位】: 海口经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分类号】:B82-054
【正文快照】: 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一直是核心精神议题。主流价值观提倡个体良好的道德品质,鼓励社会形成优良道德风气。对于道德的研究涉及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这里所说的社会道德的主体指人类社会个体。心理学对于道德的研究主旨在于理解人的道德心理机制,即人们是如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连伟;;论《管子》的仁义思想[J];管子学刊;2006年02期
2 汪堂家;道德自我、道德情境与道德判断——试析杜威道德哲学的一个侧面[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于建东;徐声慧;;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述评[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杜秀芳;;道德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2期
5 刘红梅;周军;;试论道家伦理学说的当代意义——以实践心理机制为中心[J];兰州学刊;2008年05期
6 张彦彦;陈浩;;西方道德心理学研究新进展:道德判断的五基准理论[J];道德与文明;2009年06期
7 王双云;;论会计道德选择[J];伦理学研究;2010年06期
8 许建良;;日本人的恩伦理意识初探[J];桂海论丛;2010年03期
9 郭毅然;;道德教育中的态度改变机制探析[J];道德与文明;2011年01期
10 邹广文;;主体道德心理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J];长白论丛;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丽;;文明行为的心理机制探析[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及其对传统伦理学的挑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亚丹;张庆林;;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的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4 蔡松根;;子女不教谁之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东方朔;;评儒家道德独断论[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6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7 左其沛;;关于品德心理几个问题的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8 符明秋;;运动道德研究评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史降云;;《老子河上公注》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特约专家 郑若娟;道德行为原则解读[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上海交通大学 胡海鸥 教授;道德行为有很强的效用[N];上海金融报;2002年
3 北京战略研究学者 程亚文;偏执的布道者[N];中国经营报;2008年
4 康秋洁;洗洗手,你会更宽容[N];经济参考报;2008年
5 南京师范大学 陈真;美德伦理学的现状与趋势[N];光明日报;2011年
6 吴潜涛;道德的力量[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朱四倍;“孝德教育”与复古倒退无关[N];安徽经济报;2004年
8 李兆雄;“责任”概念四说[N];社会科学报;2002年
9 黄新庭;和谐文化与道德教化[N];学习时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隽波 本报通讯员 段赛勇;山西专家妙论伦理[N];山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实证与探新[D];浙江大学;2009年
2 周双丽;美是道德善的象征[D];复旦大学;2009年
3 章羽;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志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5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复旦大学;2006年
7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9 郭震洪;生态伦理的经济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10 高辉;试论伦理学的三种理论形态[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莉;道德同一性对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林芳芳;情感卷入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熊慧素;道德判断“难易”有别,,文理亦有别[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东伟;愤怒、厌恶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差异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石超;论作为道德判断的“善意谎言”[D];西北大学;2012年
6 时丕全;论道德资源及其开发利用[D];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0年
7 胡传鹏;情绪与认知在不同道德领域道德判断中的作用[D];湖北大学;2012年
8 刘丽;“意志薄弱”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欧晓莉;距离远近和关系亲疏对道德判断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邓康乐;消极情绪对道德判断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64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26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