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行政的道德之思
本文关键词: 节约 节约行政 行政节约 节约道德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节约行政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节约行政的核心价值观是节约为民,它与效率、公平、服务、责任等价值观具有内容上的交集。节约行政的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对行政机关与公务员履行节约之德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包括肯定与否定的道德规范两个维度。节约行政的行政道德人格是行政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表现出的崇尚节约的价值取向与品格的总和,其培养应注重从内生人格和外生人格两个方面入手。节约行政的道德监督通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行政行为是否践行节约价值观而做出的道德评价来实现。
[Abstract]:Saving administration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 core value of economy administration is to save for the people, it and efficiency, fairness, service. The values of responsibility and other values are intersected in content. The moral standard of economizing administration is the summary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civil servants to perform the moral of economy in a certain society. The saving administrative moral personality is the sum of the value orientation and character of the 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exercising the administrative power. The cultiva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two aspects of endogenous personality and exogenous personality. The moral supervision of economizing 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through administrative organs and their civil servant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people on whether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to practice the values of thrift made by the moral evaluation to achieve.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2-051
【正文快照】: 日前,有学者推测,中国政府年“三公消费”金额高达9000亿。虽然这一数据并没有直接的证据来支撑,但社会公众对政府部门“三公消费”的不透明性和奢侈浪费倾向强烈不满却是不争的事实。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化涛;;政府社会管理机制的审思与再造[J];湖湘论坛;2012年01期
2 易炼红,肖湘;建设从政道德监督机制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4年08期
3 金太军;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J];江海学刊;2000年06期
4 祝建兵;陈娟娟;;论加强行政道德监督的必要性及其实现途径[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唐凯麟;道德人格论[J];求索;1994年05期
6 科恩&艾密科;左秋明;;20世纪美国行政道德发展趋势[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7 陈建斌;邓红艳;姬鹏超;;行政人格概念辨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李景源;孙伟平;;价值观和价值导向论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江正平;李丽;;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趋势分析[J];行政论坛;2011年03期
10 李鹏飞;;论实现行政伦理规范的道德评价机制[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乐夫,张富;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吴宁;当代中国行政伦理价值取向的基础与特征[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董瑞;;韩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周毅;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续前)[J];安康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5 杨文昌;“进化论”与五四新文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刘阳;;进化与天演——重读《天演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8年03期
7 张千帆;殷程亮;;网上行政审批系统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8 张丙辰;王艳群;;高龄化社会中的产品通用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08年08期
9 杜辛;龚彬;;出版创意人才是这样成长的——一位美编成才的案例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08期
10 徐晓日;;电子政府的公共行政价值追寻[J];长白学刊;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丽春;邵汉明;;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化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高瑞泉;;论“竞争”在中国人观念世界中的确立[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3 汤惠生;;神话中之昆仑山考述——昆仑山神话与萨满教宇宙观[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绥州;;试论我国地方公共部门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国伟;陈晓燕;;公共行政理性范式的历史分析与三维理性范式构建——寻求作为公共利益实现者的公共行政[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楚明锟;周军;;作为价值取向的责任:一种公共行政的视角[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季;王静;;诚信政府背景下的公务员诚信问题[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志军;李鹏程;;双重人格视角下的领导模式探讨[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舒远招;;西方进化伦理学的哲学收获和界限[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晶梅;中国政府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治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于文善;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5 周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秦彪生;中共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君平;西方近代以来“法权人格”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浩林;井冈山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柴世钦;领导干部价值观的结构、功能与生成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逢春;行政价值观与行政发展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伶俐;我国大部制改革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博;论维新时期的“群己和谐”思想[D];西北大学;2010年
4 赵胜;论公共危机中我国政府信用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林永顺;中国传统行政人格的现代遗留与调适[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朱轶;现代科技发展的伦理环境及其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丽君;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塑造功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沈文婷;山东质监生产许可证审批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0年
9 梁春华;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评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师林;价值优化:马克思价值观的当代探索[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克宇;颜佳华;;近十年国内公共行政价值观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重庆行政;2008年01期
2 李建华,夏方明;行政人格内涵新析[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马国垒;;未来公共行政的走向[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4 孙柏瑛;公共行政的新思维──美国新公共行政学派及其思想评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5年08期
5 金太军;新公共管理: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6 易炼红,肖湘;建设从政道德监督机制的思考[J];中国监察;2004年08期
7 张康之,杨艳;论行政人格的历史类型[J];江海学刊;2004年06期
8 M·沙姆斯·哈克,周红云;市场倾向的发展中国家的官僚责任制悖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1期
9 张江海;论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价值选择[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03期
10 陈建斌;伍小乐;;从资格到人格:行政人格的超越力量与境界追求[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宁;;论公务员行政伦理研究中的平衡性[J];现代农业;2009年06期
2 何光群;龚群;;楚雄州彝族农民道德人格状况对彝区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王磊,涂秋生;善恶的标准是什么?[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1期
4 唐凯麟,龙兴海;试论道德人格的类型[J];道德与文明;1994年03期
5 王正明;哲学人格与道德人格的内在契合[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彭升,彭放珍,曾山金;道德人格内涵新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02期
7 郭本禹;王云强;;道德人格:道德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曾红,杨鑫辉;试论中国传统道德人格的现代延伸[J];江西教育科研;2001年10期
9 楚丽霞;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趋势的影响——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10 马建国;;社会转型期行政人员道德人格探微[J];理论月刊;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丰存斌;;服务型政府与公务员伦理道德建设[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贻庭;;论“见利思义”与“成人”人格[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中之;;诚信建设与当代中国道德理论与实践的突破[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6 孔庆福;;孔子伦理思想浅探[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李锐;;孔子伦理思想与当代道德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魏彦彦;;中国孝文化的发展轨迹与作用[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9 龚友德;;《清真指南》与儒家伦理[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10 赵瑞芳;;论诚信的自律与他律[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行政伦理[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武玉英;以公共教育培养行政伦理[N];学习时报;2007年
3 王真;和谐社会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大连日报;2007年
4 王正平;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伦理[N];解放日报;2007年
5 江坪;“妈妈,洗脚”[N];人民日报;2006年
6 郭建新;财经信用需要道德伦理支撑[N];人民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张隽波 本报通讯员 段赛勇;山西专家妙论伦理[N];山西日报;2006年
8 孔润年;试论伦理学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07年
9 于广河;树立环境道德意识[N];吉林日报;2006年
10 李春成;发达国家行政伦理的特点[N];学习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香;章太炎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郭建国;经济行为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4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6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美凤;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朱虹;社会中介组织的伦理审思[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9 陈泽亚;“经济人”与经济制度正义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永军;道德人格词汇评定量表的编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宿琳;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建设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3 彭放珍;论道德人格[D];中南大学;2002年
4 贺伟;论塑造理想的道德人格[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亢丽娟;道德人格的现代转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朱烨;关怀伦理视角下我国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培育[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唐孝庆;网络传播方式的道德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素子;慈善行为的道德评价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9 李智霞;从《论语》君子人格探析现代道德人格塑造[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邢雁欣;道德信仰危机及其重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96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59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