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的道德难题与虚拟社会的博弈论困境
本文关键词: 网络技术 虚拟社会 道德 博弈论 出处:《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从网络技术中分离出去,是休谟难题在虚拟社会中的表现形式,网络危机因此归咎于技术本身。虚拟社会中的个体道德需要并不必然绑定道德实践。博弈论试图为虚拟社会建立新的道德规则,但这一思想实验由于先在的道德判断而陷入困境。由于人们在虚拟社会的初始状态中已然"先知",使其对于虚拟社会道德规则的有效性失去信心,而语言交流在引入博弈分析之后,也为虚拟社会规则的普遍有效性制造了巨大困难。
[Abstract]:The separation of morality from network technology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Hume's difficult problem in virtual society. The network crisis is therefore attributed to the technology itself. The individual moral needs in the virtual society are not necessarily bound to moral practice. Game theory attempts to establish new moral rules for the virtual society. However, this thought experiment is in a dilemma because of the moral judgment in advance. Because people have already "prophetic" in the initial state of virtual society, they have lost confidence in the validity of the moral rules of virtual societ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game analysis, language communication makes great difficulties for the universal validity of virtual social rule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陌生人社会伦理关系形成中的德性养成研究”(CEA120118)
【分类号】:B82-057
【正文快照】: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激发了人类关于时空印象的重新解释,也拓展了个体的意识范围和生存样式,但也越来越成为各种问题和危机的多发地带。虽然网络危机的能指范围十分广泛,但其所指涉及的意义领域更多地与道德相联系,网络危机因而被视为道德危机,这是由于互联网技术在传统形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高兆明;技术祛魅与道德祛魅——现代生命技术道德合理性限度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2 肖群忠;;儒家传统伦理与现代公共伦理的殊异与融合[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军;;流行病防控的伦理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张志勇;;人与制度关系的哲学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5 张君平;;罗尔斯正义论体系的三元结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6 孙强;杨秋军;;党内潜规则的实质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7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8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9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10 赵芳春;;论我国税法的价值选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周秋君;中国与欧盟:一种集体身份动态系统的建构主义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曾焕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琳;;麦金太尔视野中的道德危机[J];理论界;2006年05期
2 朱文文;;反思与重建: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思想管窥[J];理论建设;2005年06期
3 黄宁;社会道德危机探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8期
4 宋吉鑫;王健;赵迎欢;;网络技术的伦理困境及社会建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5 张香兰;;传统与现代:传统道德资源的断裂与现代道德教育的困境[J];教育导刊;2007年02期
6 张连;;儒家道德理性关怀及其现代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29期
7 段建斌;;对科技、经济和道德关系的思考[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柳胜国;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阎孟伟;;“道德危机”及其社会根源[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10 赵庆杰;刘曙辉;;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与道德困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肖立斌;;多维度诠释道德的信仰基础[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宋吉鑫;;网络伦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吴承越;;网络伦理建构与道德自律[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宋吉鑫;;网络伦理困境及其对策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庆;“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N];光明日报;2001年
2 卢世林;让科技与道德同行[N];人民日报;2007年
3 张露;经济伦理的几个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4 刘啸霆;网络伦理开启新文明重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辛忠;构建网络道德体系是时代的要求[N];光明日报;2011年
6 王早霞;第四媒介:呼唤网络伦理[N];山西日报;2008年
7 崔建霞;高科技时代的伦理困境[N];学习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彭国华;网络世界中的伦理[N];人民日报;2002年
9 吕耀怀 作者系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教授;网络伦理的本土化与全球性整合[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韩隽;新闻传播中的家庭伦理与社会和谐[N];陕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琳;从“我”到“类”的责任[D];吉林大学;2005年
3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6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薛晓萍;先秦儒家道德价值思想及其现代启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亢丽娟;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源;儒家和谐思想对网络伦理构建的启示[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玲;网络技术与伦理道德[D];天津大学;2004年
3 熊卫平;网络技术的道德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杨建民;虚拟社会伦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李庆国;网络伦理及其哲学反思[D];兰州大学;2008年
6 郭峰;论网络伦理的建构[D];浙江大学;2002年
7 吴磊;人与网络伦理建构的主体性[D];浙江大学;2007年
8 罗洪贵;道德信仰之重建[D];贵州大学;2008年
9 路姜波;齐格蒙特·鲍曼伦理思想述评[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孟yN;网络伦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61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61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