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宗教就是真正的人道——施韦泽论基督教的伦理本质
本文关键词: 施韦泽 基督教 伦理本质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20世纪的国际性道德榜样,施韦泽深刻地论证了基督教的伦理本质,强调耶稣提出了爱的行动伦理、倡导紧密地把宗教和人道结合起来、认为伦理的宗教是最高的宗教。对于中国研究者来说,了解施韦泽对基督教伦理本质的论证,不仅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基督教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世界主要宗教和中国思想伦理本质的理解,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As an international moral example in 20th century, Schweitzer profoundly demonstrated the ethical nature of Christianity, emphasizing that Jesus put forward the ethics of action of love, advocating 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religion and humanity. It is believed that ethical religion is the highest religion. For Chinese researchers, understanding Schweitzer's argument on the essence of Christian ethics is not only helpful for u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Christianity. Moreover,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s major religions an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ideology and ethics.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72000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1BZX055)
【分类号】:B82-055;B9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红;;生态文明语境下的时代课题——生态文学视阈中的中西方对比研究[J];长城;2011年08期
2 王利红;张文杰;;汤因比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和谐社会[J];道德与文明;2009年04期
3 陈泽环;;物质成就和道德进步——施韦泽的生态和经济伦理思想初探[J];道德与文明;2011年05期
4 申红;;网内网外的生态——解析《夏洛的网》[J];飞天;2011年02期
5 李兴华;尹松波;;“三生教育”的哲学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陈泽环;;道德·文化·生命·中国——施韦泽敬畏生命思想的时代意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夏金华;;论佛教平等观的独特性及其表现与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詹秀娟;;“环境进入伦理”何以可能——对环境伦理的本质及其现实可行性的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陈泽环;;追寻文化国家和文化人类的理想——施韦泽“文化哲学”的社会伦理维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张忠成;;试论基督教的生命观——从基督教信仰看生命的价值和意义[J];金陵神学志;2012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夏乃儒;;敬畏意识、敬德理想与现代社会[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吴建平;人类自我认知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恩;中国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孔文清;弗洛姆自律道德及其对中国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玉荣;寻找时代的精神家园——重新确立自然的本体论地位[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若虹;中国当代西部散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李刚;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与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7 王继创;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王玲莉;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9 王现伟;从绝对理性到有限理性[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欣欣;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2 李春青;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学校生态德育的价值及实现[D];宁波大学;2010年
3 曹月红;基于生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一博;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物权制度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文婧;歌德诗学中的抒情诗概念[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叶林峰;库切小说人物的命运与救赎[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杨静;环保广告及其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8 兰如阳;文化诠释力:人的意义存在的伦理学视角[D];贵州大学;2008年
9 唐海波;论生命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审视与构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钰;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D];贵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洁;;从神性到理性——康德对基督教“道德金律”的批判[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2 周玄毅;;儒耶“金规则”差异辨析:跨文化伦理研究的一个“元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刘琪;;多样的“恶”——读《恶的人类学》[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4期
4 张锐;;试析东西方“孝”观念的差异与融合[J];理论观察;2009年02期
5 罗秉祥;;市场经济的先天局限与宗教伦理的补足[J];宗教学研究;2009年03期
6 魏德东;论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理念——兼与佛教“不杀生”戒比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7 戴晖;虚无主义的历史危机——尼采的《道德谱系》[J];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李湘云;儒学与基督教“束身”观之比较[J];青海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9 袁祖社;;文化的伦理本质与现代德性生活的价值真理——公共生活中“诚”与“真”品质的回归[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伟;性伦理——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9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治国;;两种“孝”观念:儒学的与基督教的[A];“哲学、宗教和科学:传统与现代的视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俊才;;佛祖与基督的“烦恼”——“孝”的天尺作用论之[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3 东方朔;;生态的道德观——儒家与基督教生态伦理的一个宏观比较[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古南永;;现代化与规范分化[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5 杨楹;;论马克思解放理论的伦理旨趣[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6 张之沧;;论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7 张荣;;罪恶的起源、本质及其和解之路——阿伯拉尔的《伦理学》初探[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边黎明;郑卫东;;科学、伦理及其关系与原则[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政;;中西式品德发生作用之比较[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陈泽环;;道德生活中的传统话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点思考[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刚 资深报人;道德先行[N];东方早报;2007年
2 孙劲松;基督教留给我们的思考[N];学习时报;2002年
3 黄晴;伦理与科学,听谁的?[N];人民日报;2005年
4 杨丹荷;我们为什么应该孝顺父母?[N];中华读书报;2010年
5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孙立平;文化的约束力在哪里?[N];河南日报;2005年
6 李汉秋;和谐文化 宅心仁爱[N];人民政协报;2006年
7 王文忠 曾苏东;宗教、邪教与人生的困苦[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卢风;环境伦理的证立[N];学习时报;2003年
9 北京大学教授 哲学家 “北京大学儒商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汤一介;儒家伦理:赚钱是为社会福祉和自我精神境界的提高[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10 南京大学 顾肃;终结者续集:福山的中国之行[N];社会科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学迎;经济学视野下的宽容[D];山东大学;2009年
2 冉毅;人性革命[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徐秦法;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黄菁;养成与反哺[D];西南大学;2008年
5 周治华;伦理学视阈中的尊重[D];复旦大学;2007年
6 熊洁;道德金律之解析及其当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8年
7 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欣欣;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2 余巾英;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及其现代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3 蒋启武;敬畏生命[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刘伟;敬畏生命[D];山西大学;2007年
5 冯建章;传统孝道的家庭功能与多元社会[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晓男;施韦泽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钱于立;邻人之爱与市民之爱[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李娟;施韦泽的敬畏生命原则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利华;罗尔斯顿自然价值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罗孙可;论汉斯·昆全球伦理构想的人性论基础[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93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493785.html